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药方面的具体运用,均概寓于脏腑,尤其是肝肾之中,使奇经理论似成虚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韩冰认为,奇经八脉理论本身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应该从依附于十二经、脏腑的从属地位中相对独立出来,并试图通过整理历代医家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及临床运用,就奇经的理论特征,及其与脏腑、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临床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等问题,做一较系统的整理、分析,进而探讨与中医妇科理论的相关性。
相对独特的理论特征
奇经八脉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如阴阳平衡,气机升降,经脉虚实,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理论特征,简要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
奇经八脉是人体四维结构系统
四维结构是指在空间的物体,除了具有长、宽、高三个空间量组成的三维结构外,再加上无穷连续流逝着的时间,就构成了四维结构,它是一种时间空间结构。奇经八脉在人体中居四维结构系统中,八条经脉有各自独特的分布区域,呈前后、左右、纵横交错行于人体之中。若将人体以横纵坐标为轴,则冲脉在坐标系中为纵轴,它由头至足,贯串人体,导气而上,导血而下,为经脉之海。冲脉之后为督脉,督脉行于脊中,总督阳经,为阳脉之诲,冲脉之前为任脉,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任受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带脉在坐标系中为横轴,它环身一周,总束诸脉,使不妄行。阴阳二维脉,维络诸阴诸阳经,似网络一样,为一身之纲维。阴阳二跷脉,皆起于足跟,行身之左右,而管理同侧的经脉。这样,奇经八脉系统从更高的层次,对十二经脉进行联系、总管、组合、调节,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奇经八脉在整体阴阳平衡中的作用
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对调节人体阴阳之气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分别直行于身前背后,总管各阴经和阳经,使阴阳相交,升降相因,总司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
奇经八脉在气机升降调控中的作用
奇经八脉中的冲脉和带脉,与人体气机升降功能有密切关系,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诸脏联系的通道,是脏腑气机升降及气血运行之枢纽,有推动气血运行,统率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带脉横行于腰腹之间,坐镇于中,其气可固摄脾肾精微,使之不得外泄,约束肝胆的疏泄,以防升发太过,其对诸经的约束调节作用,可以使气机升降有序。
奇经八脉在人体经脉维系中的作用
人体之阳脉和阴脉,均由督脉和任脉所统摄,但是诸阴经和诸阳经的散见分支之处,又必赖维脉以维持联系。《素问·阴阳类论》王冰注曰:“维,谓维持。”说明维脉行于人体周身,具有维系诸阴经和诸阳经的特性。阳维脉维于阳,组合所有阳经会合于督脉,主表;阴维脉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会合于任脉,主里。二脉共同起着一表一里的“维络”作用。正如《奇经八脉考》中所云:“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而上行于卫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维脉行于阴阳诸经之间,维系联络人体经脉,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功能。
奇经八脉在机体动静调节中的作用
奇经八脉中的二跷脉,其脉气自下升举而上,所过之处,均与机体的运动系统休戚相关。二跷脉阴阳相引,协调配合,可以统调人体的运动功能。此外,跷脉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与卫气运行有密切联系,卫气从五脏循环,阴尽回到阳分,必须通过跷脉而上行于目,如果五脏六腑有邪,影响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功能,就会使跷脉阴阳之气不相平衡。故二跷脉功能正常,则保持机体动静功能的正常。
#p#副标题#e#
奇经八脉与脏腑有关系
奇经八脉入属于脑之说 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祖国医学对脑很早就已有所认识。《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明确指出脑的上界在天灵盖的百会穴,下至风府穴。脑腔内充满脑髓,风府穴以下脊骨之内之髓,为脊髓,脊髓经项后之髓孔,与脑相通,合称为脑脊髓,正如明代《医学入门》中所说的:“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脑髓的形成,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后天水谷精微所滋养。《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对于脑髓的功能,历代医家多有阐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脑为元神之府。”《医宗金鉴》更明确指出:“头为诸阳之首,位居最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脑神对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主宰,要靠经脉系统进行传导联系,而奇经八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奇经八脉与脑,不论在经脉循行上,还是在各自功能上都有密切联系,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统辖五脏六腑的活动,奇经八脉是其中的枢纽,起调节联系作用,许多与脑有关的疾病,治疗奇经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八脉隶于肝肾之说 肾为先天之本,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在肾气盛的基础上,天癸始能泌至,促使任通冲盛,故又有“肾为冲任之本”的说法。八脉都与肾相联系,因此肾在奇经中作用尤为重要。肝主藏血,主疏泄。疏泄有序,则冲脉之气血旺盛,血海得以满溢,下行而为月经。妊娠后停经而滋养胎儿,分娩后则又可上行而为乳汁。若肝经有病往往损及冲任二脉,影响血海的盈亏安宁,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妇科疾病。鉴于奇经八脉和肝肾在生理、病理、经脉循行上的密切关系,古人有“八脉隶于肝肾”的说法。
八脉与脾胃之说 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又主统血。人体胃气旺盛,则水谷之精气源源不断,可供给机体正常活动能力,先天之精赖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微渐续充实,奇经八脉亦依赖水谷精微之气输布的充养。因此,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对奇经八脉有重要作用。
奇经八脉辨证原则
近几年来,随着经络学说的深入探讨,有关奇经八脉理论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掌握奇经八脉辨证规律,并把它系统地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去,对很多疑难痼疾的治疗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韩冰教授将奇经八脉的病机变化大致归纳为八脉自病、脏腑病变累及奇经、八脉病变累及脏腑三点;将奇经八脉辨证的原则分为以下4个方面。
久病不愈,当辨奇经
通过了解病史,就虚证而言,年轻者多禀赋原怯,不重调摄,愈加戕伐精血,致百脉皆虚;年老者,多精血已衰,百脉萎弛。实证者,由于奇经幽邃深远,病久入络入血,气结络痹而变为癥瘕积聚之证。故对病史长的患者,应考虑奇经八脉受损情况,尤其是肝肾久病之人,应注意有否影响奇经八脉。
疑难重症,参诸奇经
在一些复杂的疑难病证中,常出现多种症状,有时一些症状与正经混同,按常规治法不奏效。如崩漏不止,用调理脾胃药及止血药不效,用升举督阳,摄纳冲气等法,不治脾胃治奇经,往往获效等。
详察病位,循经辨证
奇经八脉循行部位,与人体脊,膂,膝,尻等有密切关系,当奇经萎弛,失去约束和统摄之功,就会出现肢节痿软,酸楚,痛坠,牵制,麻木等症状,或头重脊痛,尾闾痛连脊背,佝偻形俯,筋弛骨痿等不一而足。一般来说,以步态为主者,多责之跷、维二脉;腰酸髀痛为主者,多责之冲,任,带脉;背痛佝偻为主者,责之督脉。其他还有如因冲任循腹上行,冲气由少腹贯心,心下痞结或少腹积聚,与冲任二脉有关;带脉围腰一周,腰痛下冷,久遗久漏是带脉病。阳维、阳跷行于身侧,阴维、阴跷由大腿内侧循腹上行,寒热不调,步态不正,痿痹无力,心痛等,责之跷维。总之,奇经病变有独特的表现,应善于对证候归纳和鉴别。
审视整体,结合奇经
各种致病因素,使奇经八脉受损,可表现在奇经八脉循行部位及独特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由于八脉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奇经病变常具有见症繁多,病情复杂,一症多因等特点。既有本经之病,又有相关密切的奇经与脏腑合病或并病,临证应细心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