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医生的基本技能——深静脉穿刺

其他科室 其他 2011-11-14 13:54  浏览 :4024
导读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治疗的最主要内容为液体复苏。有人报道补液量可达2000~3000 ml/h,以争取在短时间内满足组织灌注,尽快恢复细胞内用氧代谢。休克期度过是否平稳是大面积烧伤抢救的关键,与随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深静脉穿刺可在短时间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治疗的最主要内容为液体复苏。有人报道补液量可达2000~3000 ml/h,以争取在短时间内满足组织灌注,尽快恢复细胞内用氧代谢。休克期度过是否平稳是大面积烧伤抢救的关键,与随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深静脉穿刺可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的抢救。

    一、穿刺途径选择

    1、 锁骨下静脉,我科工作中首选,可长期置管,易固定,操作规范认真的情况下并发血气胸机率极少。

    2、 股静脉,次选,但操作略较锁骨下困难。

    3、 锁骨上静脉,容易引起锁骨下静脉痉挛,穿刺成功的机会较少而且有刺破胸膜顶的危险。

    4、 颈外静脉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中易烧毁,其为周围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处有钝角,病人因呼吸和头颅位置的改变,易导致导管脱出。

    二、 下面重点介绍锁骨下静脉穿刺

    1、 病人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取头低位15°角

    2、 消毒皮肤、铺巾、穿刺点局部麻醉

    3、 锁骨中、内1/3交界处的锁骨下1cm为穿刺点。刺入皮肤后,针尖方向直对胸骨切迹或甲状软骨下缘,紧靠锁骨后面。穿刺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负压,并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一般3~5cm即达锁骨下静脉。

    4、穿刺成功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送入引导钢丝,感觉进入钢丝是否顺畅,进导丝距皮肤20~25 cm时,退出穿刺针,注意退针时固定引导钢丝,避免两人操作时不固定导丝而穿刺针退出。

    5、使用皮肤扩张器,动作不宜过重过深。送入导管深度锁骨下静脉8 cm ,股静脉20~25 cm,颈内静脉12 cm。

    6、退出引导钢丝,回抽通畅见回血,确认在静脉内后固定导管

    7、长期输液、躁动小儿患者采用皮肤缝线外加3M胶贴固定法,末端接肝素帽并锁紧。

    三、 禁忌症

    颈部有烧伤或感染、严重高血压、呼吸衰竭、颈部有动脉瘤应视为禁忌

    四、 并发症的防止与护理

    可因为穿刺操作和抢救引起。穿刺操作可致局部出血、血肿、邻近动脉神经受损等,严重可致血胸、气胸,甚至导丝导管折断残留。抢救过程中可出现导管外脱、导管打折破裂、空气栓塞、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局部感染,甚至导管性败血症。我们认为治疗过程所致的并发症与护理密切相关,穿刺完毕应下置管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重要性和有关护理常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穿刺部位经常消毒、更换敷料。输液毕,导管末端用肝素锁锁紧,并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1~2 ml冲管,以确保导管内无回血,外用消毒小方纱包扎固定。若导管内有血栓形成或空气只宜将其抽出,切忌强行将其挤入体内,以免形成空气或血栓栓塞,或将导管拔除重新置管。怀疑或确定有导管性败血症者,根据病情可拔除导管,并剪下最后一小段导管送细菌培养。

    五、 静脉导管感染问题

    有报告显示静脉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5%。一般留置时间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大。同时还与穿刺部位有关,感染的机率为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我们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大概7-10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