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培训——心律失常

其他科室 其他 2011-12-23 14:17  浏览 :4924
导读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通过心脏传导系统,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播散,使心脏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称为正常窦性心律。如果心脏激动的形成、频率或传导不正常,均可形成心律失常(arrhythmia)。形成心律失常的原因:(1)激动形成失常;(2

                                                           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通过心脏传导系统,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播散,使心脏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称为正常窦性心律。如果心脏激动的形成、频率或传导不正常,均可形成心律失常(arrhythmia)。形成心律失常的原因:(1)激动形成失常;(2)激动传导失常;(3)激动形成和传导失常并存。

    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是提前出现的,由异位起搏点发放的搏动。可发生于心房、房室结与心室,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其次是房性,结性最少见。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过早搏动?→重要疑诊线

    大部分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发现。年长儿可能感到心悸、心前区不适,甚至有恐怖感。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过早搏动?→排除线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呈阵发性、反复性发作,突然发作,骤然停止,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仅数秒,长则数小时,甚至1-2天。婴儿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手足乱动、呼吸急促、拒乳、或突然意识模糊而被发现,年长儿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疼、腹痛、气促、面白、唇绀、冷汗、皮肤湿冷。心律可高达300次/分,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度一致,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发作突然终止。心电图示R-R间期绝对整齐,P 波与前一心动周期的T 波融合,QRS 波一般形态正常,ST段压低,T波倒置。

    室性心动过速  在小儿极为少见,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症、心导管检查、心脏外科手术及临终前。发作时患儿自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四肢厥冷,也可有部分患儿无症状。心律增快,节律规则,但心音低钝且强弱不等。心电图示 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50-250次/min,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患儿无主诉,病情重者有乏力、气短、眩晕,最严重的有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死亡。心律缓慢而规则,婴儿低于80次/分,儿童低于60次/分,运动后仅有轻度增加。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绝大多数患儿心底部可听到Ⅰ-Ⅱ级喷射性杂音。心电图示P-P 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心房率较心室率快。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一)心脏听诊可听到提前发生的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早搏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明显减弱或消失;有脉搏脱漏现象。

    (二)心电图特征

    房性早搏:

    ①P′波提前,可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异,但方向一致。

    ②P′-R>0.10秒。

    ③早搏之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④P′波之后的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如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可呈宽大畸形;P′波之后无QRS波,称为阻滞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①QRS-T波提前,形态、时限正常,亦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②提前出现QRS波前或后有逆行P′波,P′-R<0.10, R -P′>0.20秒,P′波有时可与QRS波重叠。

    ③代偿间隙不完全。

    室性早搏:

    ①  QRS波提前,形态异常、宽大,QRS>0.10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②  代偿间歇完全。

    ③  有时在同一导联出现形态不一,配对时间不等的室性早搏,称为多源性早搏。

    [治疗程序]

    一般治疗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接触毒物。

    药物治疗

    (1)室上性(房性及交界性)早搏:β1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活动、情绪激动或窦性心律增加时易发的早搏。普奈洛尔(心得安),1mg/kg/d,分三次口服。心律平(普罗帕酮)每次5~8 mg/kg,每8小时一次口服;胺碘酮每日5~10mg/kg,分3次口服。

    (2)室性早搏:无明显其他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不需治疗,如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出现复杂的室性早搏,如多源、成对或起始于T波或U波上的早搏。早搏次数>10次/分,有自觉症状。可给予普奈洛尔(心得安),每日1mg/kg,分3次口服;普罗帕酮每日8-15mg/kg,分3次口服,美西律(慢心律),每日10mg/kg,分三次口服。

#p#副标题#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是指异位激动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主要由折返机制造成,少数为自律性增高或平行心律,本病对药物反应良好的儿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易致心力衰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病以婴儿时期多见。可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疾病基础上,但多数患儿无器质性心脏疾病。感染为常见诱因,但有可因疲劳、精神紧张、过度换气、心脏手术时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等诱发。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重要疑诊线

    婴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手足乱动、呼吸急促、拒乳、或突然意识模糊或年长儿突然出现心悸、胸闷、胸疼、腹痛、气促、面白、唇绀、冷汗、皮肤湿冷等症状,心脏听诊心律显著增快,心音强度一致。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排除线索

    过早搏动 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年长儿可能感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可听到节律不规整,突然出现一次提前到来的搏动,随后有一个间歇,早搏的心音强度与正常的心音相比稍有变化。

    室性心动过速  在小儿极为少见,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症、心导管检查、心脏外科手术及临终前。发作时患儿自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四肢厥冷,也可有部分患儿无症状。心律增快,节律规则,但心音低钝且强弱不等。心电图示 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50-250次/min,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患儿无主诉,病情重者有乏力、气短、眩晕,最严重的有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死亡。心律缓慢而规则,婴儿低于80次/分,儿童低于60次/分,运动后仅有轻度增加。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绝大多数患儿心底部可听到Ⅰ-Ⅱ级喷射性杂音。心电图示P-P 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心房率较心室率快。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1.心脏听诊心律可高达300次/分,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度一致。

    2.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绝对整齐,心室率婴儿230-325次/分,儿童160-220次/分。

    ②QRS波形态同窦性,若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呈右束支阻滞型。

    ③P波常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无法分辨。若P波出现,房性心动过速P-R间期>0.10,交界性心动过速P波呈逆行性。

    ④发作时间较久者可有暂时性ST-T波改变,发作中止后仍可持续1-2周。

    [治疗程序]

    一般治疗

    兴奋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年长儿可先采用冰水毛巾敷面、压舌板刺激咽部等的方法,但在婴幼儿 多无效,尤其是已发生心力衰竭的患儿,不宜采用,以免加重心衰。

    药物治疗

    1.洋地黄类药物 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伴心力衰竭者常静脉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一般选用西地兰或地高辛快速饱和法。伴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

    2.心得安 每次0.05~0.15mg/kg ,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不少于5~10分钟,必要时每6~8小时重复一次。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哮喘症及心力衰竭者禁用。

    3.心律平(普罗帕酮)每次1~2mg/kg ,以5%葡萄糖溶液1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不少于5~10分钟,间隔30分钟可重复给药,一般不超过3次,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者慎用。

    4.维拉帕米(异搏定)每次0.1 mg/kg,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每分钟不超过1 mg,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

    5.三磷酸腺苷(ATP)新生儿每次3~5 mg,幼儿5~10 mg,年长儿10~15 mg,5秒钟内快速静脉推注。操作中应监测心电图心动过速终止即停止操作,无效可5分钟后加大剂量重复应用。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不全者慎用。

    其他治疗

    1.对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例可采用直流电同步电击转律、食道调搏的方法控制心律。

    2.射频消融 对于频繁发作以至影响学习和生活,且药物等方法又不能控制的病例可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

    [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

    发作终止后可口服地高辛维持量1个月,反复发作2次以上的病例,为预防复发,口服地高辛维持量6~12个月。原发病为预激综合征的病例,口服心得安每日1 mg/kg,持续6~12个月。

#p#副标题#e#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重要疑诊线

    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心脏听诊节律整齐,心音强弱不等。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排除线索

    过早搏动 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年长儿可能感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可听到节律不规整,突然出现一次提前到来的搏动,随后有一个间歇,早搏的心音强度与正常的心音相比稍有变化。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呈阵发性、反复性发作,突然发作,骤然停止,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仅数秒,长则数小时,甚至1-2天。婴儿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手足乱动、呼吸急促、拒乳、或突然意识模糊而被发现,年长儿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疼、腹痛、气促、面白、唇绀、冷汗、皮肤湿冷。心律可高达300次/分,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度一致,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发作突然终止。心电图示R-R间期绝对整齐,P 波与前一心动周期的T 波融合,QRS 波一般形态正常,ST段压低,T波倒置。

    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患儿无主诉,病情重者有乏力、气短、眩晕,最严重的有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死亡。心律缓慢而规则,婴儿低于80次/分,儿童低于60次/分,运动后仅有轻度增加。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绝大多数患儿心底部可听到Ⅰ-Ⅱ级喷射性杂音。心电图示P-P 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心房率较心室率快。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1.听诊心律快,节律规整,但心音低钝且强弱不等。

    2.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畸形宽大,时间>0.10秒,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②心室率150-250次/分,R-R间期略不齐。

    ③P波频率较QRS波为慢,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④可出现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治疗程序]

    药物治疗

    应用利多卡因0.5-1.0mg/kg静脉缓注,如效果不佳,10-3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纠正后可用每分钟20~50μg/kg静脉滴注维持,但总量不可超过5mg/kg。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用直流电同步电击转律,对于频繁发作的顽固病例可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

 

#p#副标题#e#

                                                        房室传导阻滞

    当心脏的传导阻滞发生于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时,称为房室传导阻滞。阻滞可以是部分的(Ⅰ度Ⅱ或度),也可能为完全性的(Ⅲ度)。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较少见,可见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部分为先天性的传导系统缺如或纤维变性。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房室传导阻滞?→重要疑诊线

    部分患儿无不良主诉,体检时发现心脏听诊心律缓慢,心音强弱不一,部分患儿有乏力、气短、眩晕等症状,甚至抽搐等表现。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房室传导阻滞?→排除线索

    过早搏动 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年长儿可能感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可听到节律不规整,突然出现一次提前到来的搏动,随后有一个间歇,早搏的心音强度与正常的心音相比稍有变化。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呈阵发性、反复性发作,突然发作,骤然停止,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仅数秒,长则数小时,甚至1-2天。婴儿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手足乱动、呼吸急促、拒乳、或突然意识模糊而被发现,年长儿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疼、腹痛、气促、面白、唇绀、冷汗、皮肤湿冷。心律可高达300次/分,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度一致,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发作突然终止。心电图示R-R间期绝对整齐,P 波与前一心动周期的T 波融合,QRS 波一般形态正常,ST段压低,T波倒置。

    室性心动过速  在小儿极为少见,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症、心导管检查、心脏外科手术及临终前。发作时患儿自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四肢厥冷,也可有部分患儿无症状。心律增快,节律规则,但心音低钝且强弱不等。心电图示 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50-250次/min,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1. 心律缓慢而规则,婴儿低于80次/分,儿童低于60次/分,运动后仅有轻度增加。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绝大多数患儿心底部可听到Ⅰ-Ⅱ级喷射性杂音。

    2.心电图特征

    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最高值,小儿>0.18秒,成人>0.20秒。每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

    ⑵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Ⅱ度一型: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发生1次心室漏搏。漏搏前后两个R波距离小于最短R-R间期的2倍。

    ②Ⅱ度二型:P-R间期正常或延长而固定,P波规律出现,部分P波后无QRS波,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为2:1或3:1。脱漏前后两个R波距离为R-R间期的简单倍数。

    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的规律,心房率比心室率快,心室心律为交界性或心室自身节律。

    [治疗程序]

    一般治疗

    对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治疗病因。根据原发病及临床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心室率不太慢、无症状者不必治疗,随访观察。心律慢者可选用阿托品每次0.01~0.03 mg/kg,每日3~4次口服;异丙肾上腺素每次2.5~10 mg,每日3次含服;麻黄素每次0.2~0.4 mg/kg,每日3次口服。如患儿夜间心律明显减慢,可在睡前服药。有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儿,先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每分钟0.1~0.25μg/kg静脉滴注提高心律,以后按病情需要安置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