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肾之阳气助麻黄之发散,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十二经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练,功效卓着。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过《伤寒论》所载治疗范围。可以用来治疗心肾阳虚兼外感寒湿所致的一系列虚寒性病症。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颈肩背腰腿疼痛,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案1
张某,男,41岁。有20多年慢性腰酸痛史,体质偏弱,每逢冬季大便必溏薄不成形。2007年12月因连续伏案工作导致腰部剧烈酸痛,当地医院CT显示为L3-L5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刻诊:腰酸痛明显,坐卧不宁,饮食尚可,大便溏薄无形,稍恶寒不发热,舌淡红,苔白厚滑腻,脉沉弱无力,诊为太阳少阴同病。处方:麻黄15克,黑附子35克(先煎2小时),细辛20克,桂枝15克,土鳖虫15克,仙灵脾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连服30天,酸痛大瘥,仅用力敲击两侧腰部肾区尚感酸痛,工作无妨,纳便如常,考虑到其慢性病史,以及正逢冬季寒湿大盛之时无法立收全效,嘱其注意腰部保暖,不可过于劳累。于第二年5月天气暖和之时,再以麻黄15克,附子45克,细辛15克,土鳖虫10克,仙灵脾30克。连服30天,腰部酸痛若失,告愈。
案2
钟某,女,60岁。2011年9月尤其子开车送来就诊,自述颈肩背酸痛日久,头昏重,严重时不能站立,每日须由家人陪护左右以防跌倒,有慢性胃病史,刻下不能闭目站立,头颈后部到肩背部酸痛明显,纳眠可,舌淡红润滑少苔,脉浮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麻黄6克,黑附子15克,细辛10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半夏10克,佩兰10克,羌活10克,石菖蒲1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次日酸痛大瘥,自己开电瓶车前来复诊。上方加减共服8剂,期间推拿5次,痊愈。
案3
周某,女,53岁。2011年10月31日来诊。L4-S1突出7个月,腰重着下坠感明显,左大腿酸痛影响睡眠,夜寐不安,腰部按压疼痛难忍,舌淡红,苔薄白润滑,脉浮无力,重按弱,纳便可。诊为太阳少阴同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麻黄6克,黑附子30克(先煎1小时),细辛15克,制川乌6克(先煎30分钟),川椒10克,菟丝子15克,当归20克,熟地15克,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炮姜10克,地龙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5剂。每日推拿1次。11月5日续诊,自述腰部重着感和按压酸痛感明显减轻,脉仍无力。处方:麻黄6克,黑附子30克(先煎1小时),细辛15克,川椒10克,菟丝子15克,当归20克,熟地15克,薏苡仁30克,地龙10克,鸡血藤10克,炮姜15克,伸筋草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每日推拿1次。此后继续按以上两方加减使用,共服25剂,推拿22次,痊愈。
按:以上案例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笔者认为,本方为“开门方”,作用是打开腠理之门户,使瘀滞在腠理肌肤之寒湿邪气有发散的通路,再根据患者各自兼有的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盛、湿盛等选用相应的药物治之,自然应手而愈。尤其是案1,患者长期腰酸,又无推拿等治疗,处方加味也不多,因头一个月治疗是在冬季,正值寒湿之邪壅盛之际,加之病程长久,所以未能痊愈,待来年五月阳气最盛之时继续治疗,才告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