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之时,外感病都会增多,此时阴气下降,阳气始升,人体气血亦随之变化,外感时邪更为复杂。从六经论治的观点看,即有太阳病,少阳病,也有太少两感病,更有太阴病,我认为此时用药更要灵活,思维不能停在一地不变,用常用经方来治疗,疗效不好。下面我就把我最近的一些抗外感方剂归类如下,以便广大同行们交流,如有不妥当之处,请朋友们指点。
一,方剂:荆芥12 防风10 羌活10 甘草6 豆鼓8 沙参15 蔓荆子12 柴胡8 桔梗8 葛根12 白芷10。
主治:发热轻而恶寒重,头身疼痛甚,困乏无力,嗜睡,口干,脉疾。
辨证论治:风寒袭表,卫阳不固,故发热轻而恶寒重,寒主收引,筋脉挛急,所以全身疼痛,方中药用荆芥, 防风,羌活辛温解表,外散风寒而为君,邪盛正虚,正气被伐,阳气不足所以困乏无力,嗜睡,寒邪郁表,阴津难布则口干,沙参益阴增液,豆鼓,葛根 ,蔓荆子,白芷发阳经之寒气,止头身之疼痛而为臣,风寒在表而会有流清涕,舌淡,病重邪盛便脉疾。桔梗载药上行,开宣肺气,柴胡利少阳之气以使全身阳气通达能抗表是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二,方剂:麻黄8 杏仁10 薏苡仁20 甘草6 桔梗8 白僵蚕8 射干10 荆芥10 防风6 苏叶6 升麻6。
主治:发热恶寒,全身酸痛而无力,咽痛,咳嗽而咯痰不利,时流清涕时流浊涕,病程难愈,苦不椹言。
辨证论治:外感末愈有受湿邪,或是为酒客家,湿热内盛,或直截感受寒湿之气而得之,邪在肌表,则发热恶寒,湿为阴邪,阻碍阳气,则全身酸痛而无力,缠绵难愈,肺气不利则咳嗽而咯痰不利,时流清涕时流浊涕,肺气郁而日久则化热,热重则会有咽痛,流浊涕,病程日长当然苦不椹言。方中用麻黄外散风寒,利太阳之气,杏仁止咳化痰,宣隆肺气以使水道通调,薏苡仁化湿利水以解外表之湿浊,桔梗开肺气, 白僵蚕, 射干, 苏叶, 升麻,荆芥,防风。利咽喉,升阳散结,以解利寒,湿,热之胶着难分之状。全方共用,往往一付见效,二付症状消失,三付脾胃开而诸证皆去。
三,方剂:麻黄10 杏仁10 石膏30 甘草10 鱼腥草20 黄芩10 前胡10 桔梗10 瓜蒌15 黄连6 枳实
主治:憎寒壮热,咳嗽有痰,胸痛,全身痛,口干。烦。
辨证论治:温热之气直伤肺脏,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肺气不宣,外寒内热,或肺独热甚,则憎寒壮热,咳嗽有痰,有形实邪内闭于肺,而肺在胸中,则胸痛或胀痛,外有表邪则全身痛,津伤则口干。方中重用石膏以清解阳明之热而是君,杏仁止咳化痰,鱼腥草清热解毒,
黄芩清泄肺火,前胡,桔梗一升一降而宣散利肺,瓜蒌, 黄连, 枳实,为小陷胸以治有形之热而引起的胸痛或胸胀痛共而是臣,麻黄外散寒邪,以利呼吸之气而解表,全方所治病证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多,尤其对于肺炎,支气管炎疗效更好。
春季时邪,症变多端,常会使人处于无症可辩之境,以上三方是春节刚过,外感病中较为难治之症,我用以上之方加减用之,无不神效,故而列出,以备同仁之用,由于我地处西北严寒之地,用药非南方所宜,其它常症,请参考以前发出的系列方辨证论治。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原帖地址及讨论:http://www.iiyi.com/med/thread-2105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