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器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是发病率最高的性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病例在100万以上,美国每年患淋病人数约在100万以上,尚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未申报,比梅毒高28倍。我国近年来报告的性传播疾病(STD)中,亦以淋病居首位。
一、病原菌
1879年Neisser在患急性尿道炎、阴道炎、新生儿结合膜炎的分泌物中发现此菌,故名奈瑟淋病双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革兰染色阴性,呈浅红色,美蓝染色为深蓝色。常呈对存在,一般多在多形核白细胞内,在急性期,白细胞中可有20~50个以上的淋球菌。急性期查到本菌的阳性率高达93%~99%。可在5%~10%二氧化碳条件下,在巧克力血液琼脂培养基或含万古霉素、粘菌素及制霉菌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呈典型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干燥环境1~2h死亡,湿热42℃5~15min即死亡,对硝酸银敏感,在1∶4000硝酸银溶液中,2min可杀死淋菌。
二、传染方式
淋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其主要方式是由性交传染。患淋病性阴道炎或宫颈炎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传染婴儿,引起新生儿淋病性结合膜炎。由于性习俗的改变,口咽部及直肠淋球菌感染病例亦时有发现。间接接触传染常由污染的器械、衣物和用具传染,但极为少见。本病不遗传,也无免疫性,可重复感染。
三、临床表现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常于感染淋菌3~5天后发生。病初多侵犯前尿道,出现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稠黄色或黄绿色脓液,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及尿液滴沥等症状。感染经淋巴上行,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病性横痃)。炎症如扩散至后尿道,可出现急性尿潴留,会阴部坠痛,尿混浊加重等症状,因尿道粘膜出血或血管破裂可出现终末血尿。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经过7~8周虽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症状也可减轻,炎症局限化,转入慢性期。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多为前、后尿道合并感染。尿道灼痛减轻,疼痛可向龟头、睾丸、骶部、会阴等处放射。分泌物减少,呈浆液浓性,晨起有尿道口“糊口”现象,尿道可挤出少量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男性淋病可合并龟头包皮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及尿道狭窄等,若合并急性前列腺炎或附睾炎可有发热。
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而宽,症状较轻,常表现为尿道炎或外阴炎,尿道口、阴道口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白带增多,外阴灼痛等。尚可合并前庭大腺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等。急性期症状3~4周后可自行消失或进入慢性期。有的无急性期,发病后即为慢性期,此时自觉症状轻,分泌物少,可合并盆腔炎,输卵管狭窄或闭锁,是造成宫外孕或不孕的重要原因。
淋菌尚可致淋球菌性皮炎,出现皮肤糜烂、结节及化脓等症状;也可发生淋菌败血症,出现血性水泡、脓泡疹、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等;淋菌性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很少见。
#p#副标题#e#
四、诊断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如有不洁性交或可疑之性接触史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排尿痛、尿混浊或有丝状物混于尿中、尿道口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等。分泌物涂片镜检有革兰阴性双球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此外还可作淋球菌培养。应与非淋病性尿道炎鉴别。淋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3~5日;尿道刺激症状重,可伴全身症状;尿混浊,分泌物多,多呈脓状;涂片检查细胞内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而非淋病性尿道炎则发病缓慢,潜伏期为1~3周;症状较轻,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尿不混浊;分泌物少,多为稀薄粘液;涂片检查无淋球菌。
五、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方案,现综合世界最新治疗方法如下。①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u,一次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同时服丙磺舒1.0g;②四环素每次0.5g或红霉素每次0.25g,一天4次,连用7天,强力霉素每次0.1g,一天2次,连用7天;③羟氨苄青霉素3.0g,或氨基苄青霉素3.5g及丙磺舒1.0g一次口服;④联合疗法:羟氨苄青霉素3.0g或氨基苄青霉素3.5g及丙磺舒1.0g一次口服,同时服四环素0.5g,一天4次,连用7天;⑤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可用壮观霉素2.0g,一次肌内注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