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49岁。2009年10月30日初诊。周身阵发性烘热、汗出2年余,加重半年。3年前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半年出现周身阵发性烘热、汗出。发作时浑身皮肤如针刺,急躁异常,坐立不安,周身烘热,继之全身汗出甚多,可湿透内衣。过后又周身发凉,肌肤粟起。一日发作数次,无固定时间。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近半年来发作次数渐增,程度也渐加重。刻诊:急躁、多语、亢奋,脉搏有力,口不苦,饮食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诊为汗证。辨病位在半表半里,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营卫不和,阳盛阴弱。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于和解中泄热清里,敛阴止汗,重镇安神: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连翘8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桂枝6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30g,大枣5枚引。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汗出减少,烘热夜减,且短时即退。脉缓,舌淡红,苔薄白。原方续服3剂。
三诊:已基本不出汗,睡眠欠稳,仍感阵阵发热,但未出汗。脉、舌如前。前方加生地15g以滋阴凉血,加强补阴作用。5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皆愈。
按: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期前后常见的症候群,阵发性烘热-汗出是其最常见之症状。笔者以往多从女性年老冲任虚衰,阴血不足,用四物汤加味论治;或以卫阳不固,营卫不和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虽有效,但见效较慢,疗效也欠巩固。《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分析此患者有以下特点:一是病程长,已2年余;二是有烘热-汗出-恶寒反复发作的“往来寒热”之特点,查体温不高;三是有急躁、脉搏有力等阳气偏盛的表现。结合黄煌教授在讲解柴胡的药证时说:柴胡的药证主治是“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他解释“往来寒热”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较长时间(实际体温升高);其二指患者有寒热交替的自我感觉(但体温并不高);其三是一种过敏状态。并进一步指出“往来”也有其特殊所指:第一指病程较长,呈迁延性、慢性化过程;第二指节律性;第三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发无定时。结论是“对临床上具有周期性或时发时止特征的疾病,可使用柴胡类方”。用以上认识分析此患,具有病程较长和自我感觉寒热交替的特点,符合柴胡药证和小柴胡汤方证。“有时证,用是药,选是方”。故选用以柴胡为主药的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加龙、牡重镇潜阳,镇静安神;加桂枝汤调和营卫、止汗。因药证对应,方证对应,故收到桴鼓之效,且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说明疗效巩固。此后用此方稍事加减治疗多人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