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2010年版)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06-12 11:57  浏览 :1905
导读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史:一般都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一、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S06.501)

    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都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其间呕吐和躁动比较多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自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带骨窗像):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
    (2)头颅X线平片:半数患者可见颅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或凹线性骨折,部位可与血肿部位不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治疗: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有以下情况者应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1)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或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再昏迷。
    (2)CT扫描提示脑受压明显,大脑中线移位>5mm;
    (3)幕上血肿量>30ml或幕下血肿量>10ml。

    2.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6.501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部CT扫描、X线平片。
    (2)腹部B超,心肺功能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3.手术内置物:硬脑膜修复材料、颅骨固定材料、引流系统等。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止血药,酌情应用抗癫痫药和激素。
    5.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24小时之内及出院前根据具体情况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情况;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颈部CT(加骨窗像)、胸腹部X线平片或CT,腹部B超。
    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酌情应用预防性抗癫痫药及激素。
    4.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1次。
    5.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拆线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
    3.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不能短时间恢复者,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可以转院继续康复治疗。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切口、颅内感染、内置物排异反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伴发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S06.501)

    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ICD-9-CM-3:01.31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点击下载: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免费下载: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