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未病的临床运用举隅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06-28 10:21  浏览 :2130
导读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多年,一直重视针灸在治未病领域中的运用,特别是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现举病案2例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例1: 患者,女,27岁,未婚,2008年5月8日就诊。主诉:痛经15年。病史:此患者13岁初潮,即出现痛经,每逢例假来临之时即出现

    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多年,一直重视针灸在“治未病”领域中的运用,特别是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现举病案2例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27岁,未婚,2008年5月8日就诊。主诉:痛经15年。病史:此患者13岁初潮,即出现痛经,每逢例假来临之时即出现小腹胀冷痛,疼痛严重,必须卧床,每经行量少不畅,色黑,有血块,怕冷,伴随小腹下坠,喜热按,腰痛不舒,手足发凉,有时头痛,不恶心,行经1周,周期基本正常,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因听说中医能治此病曾来询诊,令其经行前1周就诊,故今来就诊。中医诊断:经行腹痛;西医诊断:痛经(功能性痛经)。治法:通经散寒止痛。针灸治疗,取三阴交、气海、关元。针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用灸法(采用温灸器灸),每日1次,留针30分钟,所灸部位以皮肤红润为度,1周后月经来潮,疼痛消失,经量经色均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痛经属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本案属于功能性痛经即无器质性病变者,治法应以通经散寒止痛为主因此取三阴交,此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既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使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又可以祛内寒、调血室、疏下焦,通经而止痛。气海、关元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采用灸法取其温经散寒之用。此案重在对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例2:患者,女,56岁,2007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单侧耳鸣如蝉半年,加重1周。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因家庭琐事争吵,出现耳鸣,近来加重鸣声隆响伴头晕、失眠、口苦咽干,大便干,食少,舌质红,苔白厚,脉弦长有力。经耳鼻喉检查外耳道、耳膜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耳鸣(肝胆火盛)。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针灸治疗,取听宫、听会、翳风、太冲、丘墟、足三里、三阴交,针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两诊后,耳鸣大减,咽干、口苦消失,随即加安眠、四神聪,五诊后耳聪,余症消失。耳鸣属于门诊常见病,本病属于肝胆火盛型耳鸣,治法应以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为主,因此取翳风、太冲、丘墟以疏通经络,清肝泻火;取听宫、听会以疏通耳窍。因本病迁延半年有余,伴食少,因此略有脾虚之象。《难经·七十七难》有云:“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矣。”仲景发扬“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在《金匮》即提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由此为“已病防变”取足三里、三阴交以“实脾”,采用此法收效迅速,效果明显。

    讨论

    “治未病”,始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中医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后世医家在《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但目前一般认为“治未病”应有三个涵义:①未病先防;②已病早治;③即病防变。针灸治未病亦称为“逆针灸”首见于明·高武《针灸聚英》解释为:“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这是后世根据《内经》“治未病”原则,结合经络腧穴理论而设立的一种极具针灸特色的扶助正气的具体方法。具体而言,在机体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轻浅之时,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对机体的损害程度。

    现在已经成为当今“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认为针灸治未病应注重对以下三点的把握:
    ①对经典著作中“治未病”理论及内容的把握。一定要熟读经典理论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既能够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又能够用临床实践来反思及体会经典理论,以便更好的创新。力争做到“准确”“及时”,正确理解和发现“未病”与“以病”、“以病”与“传变”的区别和联系,力求诊病准确,治法及时。
    ②要重视对“见微知着”的把握。即要做到辨证准确,注重细微变化更好为临床服务。在例2中针灸处方的运用前提即是对“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何时传变的理解,准确把握传与未传,及时发现传变之“微”,后立防传之法。
    ③对“未病”治疗时机的把握即何时治疗的问题。例1中是发病之前,例2中是传变之前,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能够充分的熟知疾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过程,做到在疾病即发即变之前采取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所以针灸“治未病”时机的选取是产生良好防止效果的关键。随着人们对“治未病”的广泛重视和对针灸治未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将以其独特的防止疾病的特色在“治未病”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