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的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患,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临床特征是:发作时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中医称为“痫证”、俗称“羊痫风”。病因一为先天遗传。一为情志刺激,或大脑受外伤,或继发于其它疾病,多因劳累伤肾,肾虚肝失所养,体弱用强,或饮食失节伤脾,脾虚精微不布,痰涎内结,偶因情志波动,肝郁风动,肝风挟痰,随气上逆,清窍被蒙而突然发作。也有见于儿童者,多与先天因素有关。
1.辨证施治
1.1 风谈壅阻
主证:发作前常觉头痛眩晕,胸闷欠伸,随即昏扑倒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并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甚至二便失禁。不久渐渐苏醒。症状消失,除感疲乏无力外,饮食起居如常。舌红苔白腻,脉多滑象。
治法:豁痰宣窍、息风定痈
方药:定痫丸加减
竹沥9g、菖蒲12g、胆南星12g、天麻12g、全蝎t2g、蜈蚣2条、朱茯神12g、珍珠母25g、远志12g、半夏12g。
方用竹沥、菖蒲、胆南星、半夏以豁痰开窍;天麻、全蝎、蜈蚣以平肝熄风镇痉;朱茯神、远志、珍珠母以镇心安神。
1.2 痰火内盛
主治:发作时昏扑抽搐吐涎,或有叫吼,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法: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12g、木通12g、生地30g、半夏12g、胆南星9g、枳实12g、菖蒲12g、石决明30g、钩藤12g、竹沥9g、地龙12g。
方用花胆草、木通、生地以清肝泻热为主;半夏、南星、积实、菖蒲等涤痰开窍为主;加入石决明、钩藤、竹沥、地龙以加强平肝熄风,化痰定痫之力。
1.3 心肾不足 脾失健运
主证:精神萎靡,甚则智力减退,言语不清,面色不华,头目昏眩,腰酸腿软,食少痰多,苔薄,脉细。
治法:培补心肾,健脾化痰。
方药:河车丸加减
茯神12g、丹参20g、远志12g、党参25g、炒白术15g、橘红12g、枸杞子15g、炙首乌12g、炙甘草12g、紫河粉9S(分冲)。
方中茯神、远志、丹参补心气、生心血、河车粉、枸杞子、炙首乌补肾以填精,党参、白术、橘红、炙甘草健脾以化痰,共奏大补精血、益气养神之效。
2.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某,女31岁,工人,2011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经常头昏、时昏倒在地。
现病史:半月前因在单位值班出差错受罚,精神刺激而患病,突然昏扑,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有吼叫声,在市中心医院检查诊断为癫痫。要求服中药治疗。
望其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常感头昏目眩纳差寐少,遇劳累则发作,舌质淡红,苔白润脉沉缓。
中医辨证:心脾两虚,痰蒙心窍。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化痰佐以熄风开窍。
方药:归脾汤加蔓蒲、钩藤、珍珠母、丹参。
党参25、黄芪30g、炒白术15g、当归15g、炙甘草15g、茯神12g、炒枣仁12g、远志9g、木香6g、龙眼肉15g、昔蒲12g、钩藤9g、珍珠母25g、(先煎)、丹参25g、焦三仙12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六剂,水煎服。
11月28日复诊,面色、精神较前好转,睡眠明显好转,上方再服6剂,后改为服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一个月后又来复诊,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嘱病人要避免精神刺激,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起居要有规律,勿劳累,加强营养,近年来末再复发。
3.小结
西医认为痫证是一种临床综合证,为反复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突出地表现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特征。脑为诸阳之会,人十二经脉之阳皆会聚于头,五脏六腑之清阳也集聚于脑,脑为诸神之聚,脑主神明,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均为脑神经的生理功能,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为脑神受外界刺激反应于外的表现,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跌扑撞击等因素,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瘀皆可导致脑神经功能失调,脑神经功能失调则体内阴阳气血营卫逆乱,夹痰浊瘀血上逆而发病。痫证的治疗当依其标本缓急而有所区别。发作时可按病情选用豁痰顺气、平肝熄风、通络镇痉、宁心安神定惊、清肝泻火等法;间歇期当调理脏腑以治本为主,或佐除痰、清热、平肝、通络、宁心诸法以标本兼顾。痫证病人生活调理在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患者必须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力求祛除发病之诱因,禁食羊肉、酒浆等燥热之品。本证患者不宜从事驾驶工作、高空及水上作业,不宜骑自行车,以免发生意外。发作期间,须注意祛除义齿,保护舌头。昏迷时间较长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及痰液排出以保呼吸道通畅。(李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