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儿科患者常见病,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而言,不论在诊断还是治疗方面均不同于成人CAP,即使致病菌相同,其临床过程也不同。因此儿科医师应关注CAP的诊治。社区获得性肺炎系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院内肺炎而言的。CAP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国完善指南关注儿童CAP,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颁布CAP指南,同年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等亦颁布相同指南,在近两年IDSA关注儿童CAP,在2011年及2012年分别对指南进行完善更新。
对于儿童CAP患者而言,不仅需根据年龄段进行药物选择与区分,同时也许考虑患者是院内或院外患者而进行药物的选择,门诊患儿经验用药方案如下:
住院患者需参考以下经验用药方案而选择恰当抗菌药物:
CAP患儿院内治疗如疗效不佳,应尽快转为ICU治疗,出现下列情况的患儿应入住ICU或心肺监护:需要无创正压通气(如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或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的患儿;有呼吸衰竭危险的患儿 ;持续心动过速,低血压或需要升压治疗的患儿 ;不论是因高碳酸血症或是低氧血症导致的精神状态改变的患儿均需入住ICU以改善患儿生命状态。
如经过上述常规诊疗,患儿症状缓解,达到正常生活水平可考虑出院,作为出院标准,患者如所有临床症状改善,包括活动能力,食欲,退热至少12-24小时;室内至少12-24小时的血氧饱和度>90%;精神状态稳定和/或与开始的精神状态一致;出院后能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患者;对于门诊需要口服抗菌素治疗的患儿,在家长能给药和患儿能坚持治疗;对于留有胸管的患儿,在胸管拔出12-24小时后无不良反应或胸片显示无胸腔积液增加和无气胸的患儿,在符合上述条件情况下即可出院。
因此,临床上儿科CAP的诊疗须符合指南推荐意见,采取相应诊疗路径,能院外治疗的患者进行院外治疗,依据年龄不同选择恰当药物;如患者存在入院指征,需即可入院,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依据儿童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而有针对性选药;如患儿症状加重或未出现好转,应根据入住ICU的指征,及时转入ICU或心肺监护,以期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儿科应关注CAP,并熟悉相应诊疗策略。(Esposito S. Clin Infect Dis. 2012 Mar;54(6):884-5.)
点击查看原文:http://www.iiyi.com/med/thread-2198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