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他科室 其他 2018-05-25 09:31  浏览 :5276
导读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筋肉骨节的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人通过对门诊病例的长期观察总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取已经筋分型论治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经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这种方法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实际上,经筋疗法古已有之,现代更有发挥,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经典医籍中有着许多尚未发掘的奥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前言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筋肉骨节的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人通过对门诊病例的长期观察总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取已经筋分型论治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般资料
从本科室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介于35岁至55岁之间,病程在一个月至两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已经筋分型论治,对照组以传统针灸治疗。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通过CT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如下:
1.常发生于青壮年。
2.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3.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4.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脊柱侧弯,腰理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治疗方法:
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化繁为简,对所有病例对照《灵枢·经筋》进行经筋分型。
(1)足阳明经筋型: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足中三趾挚强,胫部拘紧疼痛,足部活动感觉到僵硬不舒,股前拘紧疼痛)。
(2)足少阳经筋型:病小指次指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足第四趾挚强,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腘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髀部,后面牵引尻部)。
(3)足太阳经筋型: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足小趾挚强,足根部肿痛,腘窝部挛急,背脊反折)。
(4)混合型:兼见以上两型或以上病症。
临床上以足太阳经筋型最常见,经筋分型与椎间盘突出的定位大致对应如下:一般情况是腰3~4椎间盘突出对应足阳明经筋的病症、腰4~5椎间盘突出对应足少阳经筋的病症、腰5~骶I椎间盘突出对应足太阳经筋的病症。
2.筋穴的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遵循《灵枢·经筋》的以痛为输原则,下文的痛点简称“筋穴”。根据前述分型,在经筋的循行部位用拇指指腹用力均匀按压,找到痛点以龙胆紫标记。痛点一般有以下表现:按之痛甚,指痛点处不可触摸,按压会诱发沿着经筋循行的窜痛;按之痛减,即按压痛点后会使原有的疼痛不适减轻或消失;按之碍手,指在按压取穴时找到的经筋病灶的阳性反应物,可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条索状物等,每次取5个筋穴。
3.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混合备用。用一次性5ml齿科注射器抽取备用药液,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在前述龙胆紫标记的筋穴处行穴位注射。筋穴处严格碘伏皮肤消毒,注射时先让针尖垂直于筋穴旁1cm处快速进针,然后将针稍退,离开肌层,待患者无酸麻胀痛等异常感觉时将针尖平卧或斜卧,沿皮下平刺入2cm,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然后再将针尖退至皮下,改变方向,再将**入,如此重复3次,让药液在筋穴表面形成扇形覆盖,每个筋穴处注射量为2ml。要求在整个注射过程中患者无明显针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结果
评价标准根据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全部观察组30例病例,痊愈18例(60%),好转10例(33%),2例(7%)无效病例是因为未遵医嘱,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愈愈16例(53%),好转9例(30%),无效5例(17%)。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经筋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讨论
通过经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何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我们一探究竟。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
经筋的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其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部,有的进入胸腹腔,布散胸胁、腹膜,但与内脏没有络属关系。经筋的分布与《素问·痹论》中指出的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的输布非常相似,而《灵枢·本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则明确说明经筋是由卫气濡养并发挥“主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当卫气虚弱,不足以发挥卫外功能,就会导致外邪入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经筋有赖于卫气濡养,当卫气失用,经筋势必首当其冲受到外邪的侵袭,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和临床症状。
《素问·痹论》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黄帝内经太素》谓“十二经筋,感寒湿风三种之气所生诸病,皆曰筋痹”;《灵枢·经筋》指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纵不收”。由此可见,经筋为病也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所生,可归属于痹症范畴,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出现的麻木窜痛、反折筋急、筋纵不收等痹病症状,已经筋论治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就不难理解了。经筋为病的另外一个重要病因就是经筋为外力所致的急慢性损伤,损伤经筋,导致气滞血瘀,经筋痹阻。当卫气不足、外邪侵袭、外力损伤三者并存时,筋痹也就形成了。
对于筋痹的治疗,有九针、劫刺等内经刺法,也有针刀、刃针等现代刺法,还有**、膏熨等治疗方法。我所采取的**方法类似于《灵枢经·官针》“五刺”中的“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通过多向透刺筋穴,激发卫气,重新发挥其濡养经筋的作用。药物的选择,参考李仲廉主编的《.临床疼痛治疗学》,经过临床长期实践,证实此3种药物配合使用,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并且在药物的吸收过程中,对筋穴取到了持续的**作用,类似于**留针。如此,中西结合,针药并举,多管齐下,则病自可愈也。
治验举隅
病例1:
患者张某,男,45岁,教师,2013年1月就诊。右侧腰腿痛半个月。腰部僵硬,俯仰不便,髋关节痛,大腿外侧、下肢前内侧麻木不仁,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反射减弱,饮食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微腻。CT示L3—L4椎间盘膨出。通过经筋分型,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足阳明经筋型)。
治疗:
在患者L3—L5横突出找到自上而下长约3cm的筋束,压之剧痛,并放射至右小腿前侧;右侧髂脊和右足三里处各触及一压痛筋穴。在此3筋穴处形前述治疗,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完毕,下床时当即感到右下肢麻木减轻,并敢于弯腰拾物。
隔日复诊,诉首次治疗后腰部僵硬大减,下肢麻木减轻,但大腿外侧疼痛加重。在右侧髀关穴处探及一条索状筋穴,守前法加此穴。
三诊时诉症状减轻一半,守法治疗。经过一个疗程规范治疗,患者自诉症状基本消失。嘱避免久坐,腰部保暖,适当休息。
病例2:
患者陈某,女,35岁,公司职员,2013年5月就诊。右下肢疼痛一个月。患者自诉因工作中久坐致平时腰部酸痛不适,但休息后缓解。半月前搬物时不慎扭伤腰部,两天后腰痛自行缓解,故并未引起重视。扭伤后一周始觉右下肢开始疼痛,前来就诊。腰部略感酸痛,右下肢外侧疼痛,行走时感右大腿外侧牵掣感,右足背外侧麻木,咳嗽时下肢疼痛加重,卧则痛减,跟膝腱反射正常。平时月经规律,经期5—7天,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MRI显示腰3-4椎间盘轻度膨出、腰4-5椎间盘向右后突出。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少阳经筋型)。
治疗:
通过触诊检查,在腰3-5右侧旁开3寸左右、右侧臀部触及筋穴,右侧风市处自上而下约10cm长的条索状物,压之剧痛。首先用前法在风市穴处找到的筋穴施治,因病灶范围较大,取筋穴的上、中、下三处进针,施治后嘱患者下床走动,诉右大腿外侧牵掣感消失,余下筋穴同法治疗。
隔日复诊,诉疼痛已减大半,守法施治。至第五次治疗时症状已经全部消失,嘱注意避免久坐、防腰部着凉,适当锻炼,治疗结束。
病例3:
患者钱某,男,42岁。下腰部伴左下肢疼痛半年,加重半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痛引左臀后侧,左小腿后侧,足背外侧麻木。饮食可,大便溏薄不调,苔白腻,脉濡缓。外院CT显示腰5-骶1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太阳经筋型)。
治疗:
在腰骶部两侧旁开1.5寸处及患侧臀部及右殷门处找到多个压痛筋穴,给予前法治疗,因病程较长,嘱先每日一次(一般3次),等症状缓解后隔日一次。经一个疗程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因患者惧针,后续改为推拿治疗以巩固疗效,共治疗15次愈。
体会
经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这种方法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实际上,经筋疗法古已有之,现代更有发挥,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经典医籍中有着许多尚未发掘的奥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作者:
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 宋海兵

本文为作者授权爱爱医发布,禁止转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