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经不调用药规律的总结

中医科 中医妇产科 2018-09-27 23:18  浏览 :2579
导读女子的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控制,月经不调的患者大多数存在生殖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调经的过程就是让生殖轴恢复正常,西医用雌激素、黄体酮来调整生殖轴,让月经恢复正常。

对月经不调用药规律的总结如下:

1.针对病所,循经选药

一些药物具有特定的功能,能够带领其他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我们把这些药物称为引经药,治疗月经不调时善循经选药,利用引经药引药到达病所。乌药、小茴香、艾叶、肉桂入下焦少腹,治疗下焦虚寒引起的月经延后伴痛经;川牛膝引血下行,半夏入胃通降阳明,二药合用治疗瘀阻冲脉导致的闭经;升麻、柴胡引气上行,与补中气药共同治疗脾不统血引起的月经量多。我宗叶天士奇经用药,如“鹿性阳,入督脉”、“龟体阴,起任脉”、“石英收镇冲脉”,选用龟板、紫石英、鹿角、当归等药物调节冲、任、带脉。

2.喜投温药,温肾暖胞

重视对经典的学习,尤其是对《伤寒杂病论》有较深的认识,对仲景温经汤中妙用吴茱萸、桂枝温通经血高度重视。女子属阴,以血为本,阴性易凝结受寒,《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辛温之药,可以鼓动气血散寒行血,对于女子胞宫喜温恶寒这一特性非常适合。人体的病理产物如瘀血、水饮、痰湿的去除,也离不开辛温药的温通之效。故在治疗月经不调时,不论其病性的寒热虚实,均在方中佐以温药,常用的药物有桂枝、吴茱萸、巴戟天、肉桂等,在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

对月经不调用药规律的总结图片来源:123RF
3.西为中用,拓宽用药

女子的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控制,月经不调的患者大多数存在生殖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调经的过程就是让生殖轴恢复正常,西医用雌激素、黄体酮来调整生殖轴,让月经恢复正常。吸取了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理念,在中医辨证论治选方基础上,加入一二味具有雌激素作用的中药,往往会起到不错的临床疗效。在诸多中药里,具有雌激素作用的中药有雪蛤、紫河车、杜仲、川断、菟丝子、蚤休等,特别在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月经不调中,加入部分上述药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病案分

赫某某,女,22岁,2018年3月13日初诊。患者月经2月未行,过往行经前少腹痛,呈**样,月经一直错后,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2~3天,口干不苦,足心热,纳差,面部有痤疮,色紫暗,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粗大迂曲。证属阴虚火旺,血脉郁滞,治宜滋阴降火,活血化瘀。拟方:生地15g,地骨皮15g,玄参12g,白芍15g,麦冬15g,川芎10g,桃仁10g,赤芍10g,路路通15g,桂枝10g,蒲黄(包煎)15g,五灵脂15g,甲珠(冲服)6g,砂仁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3月21日二诊,服上方后,月经来潮,但经量少,有血块,痛经,在原方去桂枝,加小茴香12g,益母草15g,杜仲15g,菟丝子12g,枸杞10g。继服7剂后痊愈。

按:本案乃阴虚火旺,血脉郁滞导致的闭经,方用两地汤合桃红四物汤、失笑散加减治疗,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二诊在原方加入具有雌激素作用补肾药杜仲、菟丝子,引经药小茴香易桂枝,再加活血药益母草、滋阴药枸杞,前后共服12剂而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武巴音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0 文章4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