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

中医科 中医呼吸科 2018-11-18 23:00  浏览 :2468
导读虽然冬病夏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可以从多方面来论述,但都具有一致性,即在夏季,通过天灸、拔罐、饮食等疗法,祛除体内的寒湿宿邪,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散寒祛邪、温阳益气、驱除疾病的目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祖国传统医学称为“哮病”,是由于宿痰内伏,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甚至喘息不能平卧。该病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明显。在此情形下,用冬病夏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其方法诸多、机理也较为明确,即通过穴位**、药物渗透、饮食或其他治疗,达到消除炎症、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从**学说的理论而言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张介宾曰:“夫阴根于阳,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也,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根也……”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做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基础。《素问?六节脏象论》云:“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冬病夏治,就是运用了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

从气候变化规律而言

根据一年的气候,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同时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夏至开始,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从体质论冬病夏治

根据每一个人体质不同,对外邪的抗御能力自然不同,如哮喘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也未能消退,体内阳气较正常人虚弱,这就需要散寒而助阳。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因此,在夏季对喘哮患者予辛温之药以祛除体内之寒邪,恢复人体正常阴阳平衡。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阐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宿痰内伏于肺,同时与遗传、体质、情志、外感、劳倦、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生痰之源,哮喘的病因以肺、脾、肾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等为标。宿痰内伏,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引发哮喘。根据“长夏治土,土能生金”和“天人相应”的理论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利用三伏天气温高,人体代谢处在相对开泄状态,此时行穴位贴敷、拔罐和饮食等疗法,不仅能保证病人气盛血旺,而且能祛除蕴伏于人体内的寒湿痰瘀宿邪,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从现代临床论冬病夏治

现代研究证实,药物、拔罐或饮食等**作用于皮肤,经由神经将这种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区域并形成新的兴奋灶,遗留下痕迹反射,调整了相应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改变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状态,再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的调节来抑制哮喘过程。如有研究表明天灸能降低哮喘患者总IgE至健康水平。哮喘患者天灸后免疫球蛋白IgA、IgG、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增高,嗜酸粒细胞数下降,尿17羟、17酮也有所改善,从而表明天灸疗法可以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力。夏季气温较高,皮肤微血管扩张,毛孔开泄,易于吸收贴敷之药物,加之体表血运较快,代谢也较快,故而,治疗时机体恢复就快。人体恢复之后,因夏季受凉等诱因较少,较其它季节而言,疗效容易巩固,容易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从而起到提高抵抗力、防止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冬病夏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可以从多方面来论述,但都具有一致性,即在夏季,通过天灸、拔罐、饮食等疗法,祛除体内的寒湿宿邪,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散寒祛邪、温阳益气、驱除疾病的目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李雯 内科-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病例1 文章1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