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治疗介绍

外科 普通外科 2018-11-23 17:00  浏览 :4187
导读肿瘤的基因治疗指的是通过基因转移,将在肿 瘤治疗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目的基因转移至靶细胞, 从不同的侧面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的基因治疗指的是通过基因转移,将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目的基因转移至靶细胞,从不同的侧面发挥抗肿瘤作用。如细胞因子的基因疗法,可将IL-2等基因导人到LAK、TIL细胞内,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杀伤作用,避免外源性IL-2的毒副作用;也可将细胞因子基因导人体内肿瘤细胞或邻近的体细胞,使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持续分泌发挥作用,克服细胞因子全身应用的缺陷。

目前常用的**基因有三类:

(1)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M为常用。它能将无活性的脱氧胸苷磷酸化为有活性脱氧胸苷酸,还可催化核苷类似物无环鸟苷(ACV)和丙氧鸟苷(GCV)等的磷酸化,干扰细胞分裂时D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水痘-带状疮疮病毒胸苷激酶(varicellazostervirusthymidinekinase,VZV-tk)和胞啼唆脱氣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VZV-tk可使无毒的前体药物6-甲氧基嘌呤**糖核苷,转换为有毒性的腺嘌呤**糖核苷三磷酸;而来源于大肠杆菌的CD可将5-氟胞嘧啶核苷转换为5-氟尿嘧啶核苷,从而诱导对肿瘤的杀伤。

(3)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基因。前体药物CB1954[5-(aziridin-l-yl)-2,4-dinitro-benzamide]是一个无功能的烷化剂,经大肠杆菌***的作用后可转化为多功能的烷化剂,诱导细胞内DNA双链间的交联形成,导致细胞的死亡。CB1954不作用于细胞周期,因而其对静息期肿瘤细胞也有明显作用。

原药激活疗法是确切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果能更好地诱导其在肿瘤中特异表达即靶向性,并减轻其毒副作用,将可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6.耐药基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影响化疗疗效的重要制约因素,将化疗耐药相关的基因如多药耐药基因(MDR1)导人骨髓造血干细胞,可防止大剂量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选择性地保护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正常组织如骨髓等y转导耐药基因后,抗癌药物剂量可加大,可望克服耐药机制,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这一方法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肿瘤的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总体临床疗效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效、安全基因载体的选择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最有实用性的肿瘤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治疗

自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以来,单抗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为其临床上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既往认为单抗的单独应用疗效是十分有限的。主要认为单抗的抗肿瘤作用限于补体介导或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价值不高。必须作为载体作导向治疗方能奏效。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抗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某些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导致部分肿瘤的凋亡或细胞生长周期阻滞,结合其他化疗药物后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由此形成了目前抗体药物的研究热点。

至今,多种单克隆抗体已用于肿瘤的治疗临床,如Rituximab可与B细胞分化抗原CD20结合,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Alemtimmiah(Campath-IH)可与表达于正常及恶性T、B细胞上的CD52抗原结合,用于T/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等。在外科相关的乳腺病治疗方面,Trastuzumab(Herceptin)可与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HEK2/neu表面抗原结合,HER2/neu是一类受体酪氨酸激酶,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

Trastimimal)可干扰HER2/neU受体传导的信号,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已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紫杉醇(paclitaxel)合用则可明显增强其疗效,其与放、化疗合用也具有协同作用。

此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及转移密切相关。其抑制性单抗IMC-C225和EGFR-酷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Iressa)等可明显的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在D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用于头颈部、结肠以及胰腺等部位肿瘤的治疗。

利用单抗的靶向特异性,作为载体把治疗物质输送到肿瘤部位,即导向治疗已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提髙疗效的关键仍是抗体的靶向特异性。目前所用的主要为抗CEA、AFP、铁蛋白、EGFR等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结合的抗癌物质主要为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多柔比星等10多种;生物毒素如***(ricin)和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等;放射性核素如D1I,1251,巧,32P、mIn和186Re等,已用于治疗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胶质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抗体介导原药激活疗法(antibody-directedenzymeprodrugtherapy,ADEPT)是另一种提高抗体疗效,降低机体毐副反应的方法。此类抗体具有特殊的酶活性,当抗体通过肿瘤相关抗原定位于肿瘤局部时,前体化疗药物在抗体(酶)的作用下,变为活性药物,在肿瘤局部起到杀伤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可主动性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该方法研究已有较悠久的历史,但疗效一直不佳,关键是难于找到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异于正常细胞的抗原。近年来一些新抗原的发现已及疫苗制备技术的进展,可能为其疗效的改进带来希望。

1.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目前,将肿瘤抗原分为以下几组:

(1)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CT):最早在黑色素瘤中发现,在睾丸组织中高表达,继而发现其表达于多种人类的实体肿瘤中,故被称为肿瘤-睾丸抗原。其成员有MAGE-1、MAGE-3、BAGE、GAGE、NY-ESO-1、SSX卜5以及SCP-1等0

(2)黑色素细胞分化抗原:表达于黑色素瘤、正常的黑色索细胞及视网膜细胞上,包括MelanA/MART-1、tyrosinase、plOO/pml17和gp75/TRP-l等。

(3)点突变产物:原癌基因突变、缺失等可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地表达一些蛋白。包括Ras基因在密码子12位及61位的突变,野生型P53基因的突变,以及DPC4、EGFRvID、CDK4-R24C等。

(4)组织中高表达的自身抗原:包括胚胎抗原及一些过度表达的正常基因产物,如AFP、CEA以及HER-2/neu等。

(5)病毒抗原:如EB病毒上的LMP抗原,人**状病毒上的E7抗原等。

2.肿瘤疫苗技术在抗原研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向机体提呈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疫苗研制的关键。

目前疫苗的制备,根据是否已获得肿瘤抗原,分为用整个肿瘤细胞制备和用肿瘤抗原制备两类方法。

(1)用肿瘤细胞制备疫苗:即用取自病人的肿瘤细胞,经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保留其有足够的免疫原性,并保证其在体内丧失致瘤性。这一方法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疗效甚差。

(2)用抗原制备的疫苗:根据抗原的性质、来源、呈递方式等不同,疫苗制备技术颇多。

1)蛋白质疫苗:从自体或同种异体肿瘤细胞或其粗提取物中获取的肿瘤蛋白制成的疫苗。该类疫苗的免疫原性弱,难以引起免疫应答,即使加人佐剂如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或弗氏佐剂等以增强其免疫原性,效果仍不理想。

2)基因工程疫苗: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不同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制成的疫苗。如将IL-2、IL-12以及GM-CSF等一些细胞因子基因,或将肿瘤细胞所缺乏的某些分子B7和MHC-1基因等导人肿瘤细胞,增强其免疫原性。这一方法应用较广,是现今疫苗制备的基本方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曾宪付 外科-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病例477 文章12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