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科学常见的疾病发生位置介绍

五官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2018-11-24 11:00  浏览 :3358
导读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是临床耳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好发部位

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疾病是临床耳科学中常见的疾病。

耳廓
纤维弹性软骨、软骨膜和皮肤构成耳廓框架。耳廓软骨与外侧外耳道软骨是连续的。耳廓复杂的侧面皮肤牢固地附着在软骨膜上;然而,由于后表面和软骨膜之间有一层疏松的乳晕组织,因此后表面的皮肤粘附性较低。耳廓通过其对外耳道、三个耳廓韧带(前韧带、上韧带和后韧带)的软骨贡献以及六块发育不良的内在肌肉固定在颞骨上。此外,存在三种明显发育更好的外部肌肉,也称为前肌、上肌和后肌。外部肌肉组织的自愿收缩是一些人“观察”耳廓的能力的原因。这些肌肉由面神经支配。

耳廓的感觉神经支配的特点是多条神经之间有大量重叠。三叉神经下颌部的耳颞支为耳屏和耳轮及其小腿提供感觉;它还为外耳道的前部和上部以及鼓膜侧面的相应区域提供感觉。包含在大耳廓神经中的来自颈部感觉神经(C2,C3)的纤维支配着耳廓的后表面、螺旋的后部区域、抗晕和小叶。来自第9和第10嵴神经的纤维**了大部分的贝壳凹陷,另外来自第7脑神经的纤维也有贡献。

颈外动脉通过耳后和颞浅向耳廓和外耳道供血。静脉引流与动脉**平行。颞浅静脉连接下颌后静脉,最终连接颈内静脉系统,而耳后静脉连接颈外静脉系统。也可以通过乳突密使静脉引流到乙状结肠窦。前耳廓和外耳道的淋巴管流入耳前和耳周淋巴结。然而,后耳廓的淋巴管会流入耳后(乳突)和耳下淋巴结。

外耳道
外耳道是一个S形管,长约2.5厘米,从外耳延伸到鼓膜。最外侧的三分之一的管是软骨的,而内侧的三分**是骨的。外耳道最窄的部分,地峡,对应于软骨和骨部分的连接。。外耳道也稍微向前凸出,这可以阻止鼓膜的完整检查。耳镜检查期间,通过向后上方缩回耳廓,可以改善鼓膜的视觉效果。

皮肤和皮下组织覆盖外侧外耳道的软骨。毛囊、皮脂腺和大汗腺存在于这个皮下组织中。这些结构形成了一个凋亡的皮脂腺单位,并产生了一层耵聍保护层。相比之下,更中间的骨外耳道缺乏腺样体,仅由鼓室骨和紧密附着的表皮组成。这种差异的临床意义在于,被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和疔疮仅发生在外侧外耳道。外耳道的表皮与鼓膜的鳞状上皮层连续。外耳道的感染过程可能通过软骨管的不连续裂开,即圣托里尼的裂缝,扩散到颞下颌关节和周软组织。鼓室骨的前下方间隙,称为Huschke孔,可能允许类似的感染扩散到耳前组织。这种发育开裂通常在童年晚期结束,但可能持续到成年

外耳道的感觉神经支配是可变的,怀疑来自脑神经V、VII、IX和x。通常,三叉神经下颌部的耳颞支支配外耳道的前壁和上壁。来自面部、舌咽和迷走神经的纤维随着迷走神经的耳廓分支行进,通过鼓室乳突肌缝线进入外耳道,以**管道的后部和下部

外耳道的血液**与耳廓的相同,额外的贡献来自耳廓深层动脉。这条血管是上颌内动脉的一个分支,穿过腮腺的物质,在穿过峡部区域的外耳道之前,在TMJ囊的后面行进。静脉引流通过分别连接颈内和颈外系统的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下外耳道引流到耳下结节的淋巴管,后管引流到耳后结节的淋巴管,以及周淋巴结、浅表淋巴结合深颈部淋巴结接受来自管前区的引流。

耵聍是脱皮表皮细胞和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物的混合物,包括脂肪酸、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前体和氨基酸。蜡的组成部分可能是遗传的。相对于干蜡,湿的耵聍往往含有更多的脂质和色素。耵聍润滑外耳道,并通过收集污垢和排斥水来保持运河院长。耵聍是否有进一步的抗菌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鼓膜
鼓膜是介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的薄纤维片。它的直径大约为9mm,并在外管的侧端倾斜定向。它的外形是一个指向中间的圆锥体。三个细胞层形成鼓膜:一个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外侧上皮衬里,一个由结缔组织的辐射纤维和圆形纤维组成的中间纤维层,以及一个内部粘膜层。纤维层在其边缘的聚结,称为纤维环,有助于将鼓膜锚定在骨鼓室沟内。张力带指的是膜区域的大部分,其通过前、后肺泡褶与松弛带上方分开。张力带固有层薄而结实,由丰富的II型胶原组成。松弛部的中间层含有更厚、排列更松散的胶原纤维,主要是I型胶原,它比张力部更有弹性。松弛部位于鼓室缺骨的区域,称为里维纳斯凹口。松弛部的中间是普鲁萨克空间,是原发胆脂瘤形成的最常见部位。

鼓膜侧面的感觉神经反映了外耳道的感觉神经。耳颞神经**鼓膜膜的后部和下部区域,迷走神经的耳支支配其前部和上部,额外的纤维来自第七脑神经。舌咽神经的鼓膜支给鼓膜的内表面提供感觉。

鼓膜的血液来源于**外耳道和中耳腔的血管。上颌内动脉的耳深支形成了一个周边环,从该环中产生了指向鼓膜侧面的分支。上颌内动脉也通过鼓膜的前鼓室分支提供鼓膜的内表面。静脉引流倾向于平行相应的动脉解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刘安芳 五官科-眼科|副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病例0 文章59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