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着手辩治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1-27 12:00  浏览 :2295
导读无黄疸型肝炎多由于正气不足,湿浊邪毒承虚而入,加之饮食失调,以致湿郁热蒸,肝失疏泄而发病。

无黄疸型肝炎多由于正气不足,湿浊邪毒承虚而入,加之饮食失调,以致湿郁热蒸,肝失疏泄而发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从肝脾着手进行辨证施治。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多由湿热困郁,肝失疏泄,脾胃失调,治疗当以清利疏泄,调理脾胃为基本法则。方药组成为:柴胡9克,麦芽15克,山栀9克,佛甲草15克,大青叶12克,炒白术9克,云苓15克。


方中柴胡、麦芽疏肝和胃;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山栀、佛甲草、大青叶不仅能清热且能抗病毒,还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症状,然其血清胆红素一般均高于正常范围。本方药少儿精,与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针对性较强,治疗无黄疸型肝炎较为合拍,结合具体情况再行灵活加减,疗效着著。


若肝郁气滞,横逆犯胃,症见脘胁胀痛,纳差,嗳气者,可去白术,加绿萼梅9克、八月札9克、神曲9克,以疏肝解郁,行气和胃。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致肝区持续疼痛,宜加香附9克、玄胡9克、郁金9克以结郁行气;若肝气乘脾,脾失健运而症见腹胀便溏,宜加山药12克、广木香9克以健脾和中;若热蕴中焦,腑气不畅,大便秘结者则加生大黄6克以清泻肠热;若夹油滞,腹部隐痛,大便不爽者,宜加花槟榔10克、生山楂10克以消积导滞。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肝病最易影响脾胃,而致肝胃不和与肝脾不和,因此治疗本病应重在调理脾胃。本病症状虽无黄疸出现,然血清胆红素高于正常,故在治疗时仍须酌加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品。


曾治黄某女性患者,早期因头昏纳差,身倦乏力半月,先后在数家医院门诊求治,诊断不明。后因右肋下疼痛渐剧,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提示肝炎肝损害,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西医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转求中药治疗。治以疏泄清理,健脾和胃,拟方为:柴胡9克,郁金9克,佛甲草15克,麦芽15克,鸡内金9克,白术9克,云苓15克,大青叶12克,玄胡9克。本方加减连服15剂,症状消除,肝功能、、肝脏超声复查明显好转,仍按原方加减再进,拟方为:柴胡9克,佛甲草12克,麦芽15克,白术9克,云苓15克,龙胆草3克,五味子6克。此方加减连服18剂,肝功能、肝脏超声复查恢复正常。


笔者运用上述基本方加减治疗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果明显,但服药均约30剂左右,疗程较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韩仁贵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0 文章8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