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雾化吸入器种类及吸入的方法

内科 呼吸内科 2018-12-03 11:00  浏览 :16826
导读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内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1、用药剂量小;2、见效快;3、副作用少;4、使用方便;5、疗效显著。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一、定量吸入器(Metereddoseinhalers,MDI)代表药物:万托

林气雾剂,爱全乐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

利用操作过程中液化气体在突然减压瞬间急剧氧化而将药物切割成微粒并分散在空气中,由患者吸入呼吸道和肺内的一种方法。具有外形轻巧、高度便携、使用方便等优点,助推剂是氟里昂。MDI所产生的气溶胶通常是非均相分散的,气溶胶微粒中位数(AMMD)直径为3~6um,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蒸发,在距喷口10cm处,AMMD1.4~4.3um。影响气溶胶特点的其他因素有药物组成的浓度,浓度增加时产生的气溶胶微粒可能增大,活瓣杆和驱动器开口的设计也对产生的气溶胶有影响。MDI产生的气溶胶在理想吸入后只有10%的药液能达到肺脏,50%的药物因惯性冲撞停留在口腔,然后被咽下,最终90%的药物均被吞咽入胃。

定量吸入器的吸入步骤:1.移开喷口的盖,如图所示拿着气雾剂,并用力摇匀。2.轻轻地呼气直到不再有空气可以从肺内呼出,然后立即将喷口放在口内,并合上嘴唇含着喷口。3.始通过口部深深地、缓慢地吸气后,马上按下药罐将药物释出,并继续深吸气。4.屏息10秒,或在没有不适的感觉下尽量屏息久些,然后才缓慢呼气。若需要多吸一剂,应等待至少一分钟后再重做第二、三四步骤。用后,将盖套回喷口上。常见的使用错误:1.没有充分摇匀药物2.颠倒喷嘴(向上)3.含喷嘴过紧4.喷药时未吸收,或鼻吸气5.吸药太快,(药物沉积于口腔,引起咽部不适)6.吸后无屏气(让药物在口腔停留)7.多次连续吸入(用药过量)

定量吸入器的主要优点:1.使用快捷,携带方便2.输出剂量与标示量一致3.储存方便,不怕潮湿4.多剂量装置5.价格便宜.缺点:1.需要病人掌握吸入技术:手部动作与吸气动作相配合2.药物在口腔沉积率高3.容易用药过量4.不能混合使用药物5.哮喘急性加重的患者使用困难6.儿童患者常需和储雾罐配合使用

二、干粉吸入器(Drypowerinhalers,DPI)代表药物:噻托溴铵

患者的吸气是干粉吸入器的驱动力,需较高的吸气流量干粉吸入器不需要助推剂药粉微粒大小理想,直径<5um。噻托溴铵吸入方法1.向上拉打开防尘帽。然后打开吸嘴。2.从疱状包装中取出1粒胶囊(只在用前即刻取出),将其放入中央室中,无论以何种方式放置胶囊均可。3.用力合上吸嘴直至听到一声卡嗒声,保持防尘帽敞开。4.手持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使吸嘴向上,将绿色刺孔按钮完全按下1次,然后松开。这样可在胶囊上刺出许多小孔,当吸气时药物便可释放出来。5.完全呼气(先做一次深呼吸)。注意:无论何时都应避免呼气到吸嘴中。6.举起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放到嘴上,用嘴唇紧紧含住吸嘴,保持头部垂直,缓慢地深吸气,其速率应足以能听到胶囊振动。吸气到肺部全充满时,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同时从嘴中取出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重新开始正常呼吸。重复步骤5和6一次,胶囊中的药物即可完全吸出。7.再次打开吸嘴,倒出用过的胶囊并弃之。关闭吸嘴和防尘帽,将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保存起来。清洁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吸入装置:每月清洁1次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打开防尘帽和吸嘴,然后向上推起刺孔按钮打开基托,用温水全面淋洗吸入器以除去粉末,将HandiHaler(药粉吸入器)装置置纸巾上吸去水分,之后保持防尘帽、吸嘴和基托敞开,置空气中晾干,需24小时。因此,应在刚用过之后进行清洁,这样可以保证下次使用。必要时吸嘴的外面可以用微潮的薄纸清洁。取出胶囊的方法:A.沿着疱状包装上的穿孔将疱状条板分为2板。B.揭开疱眼背面的铝箔(只在使用前即刻),使1粒胶囊完全露出。C.取出胶囊。

三、准纳器(Diskus/Accuhaler)代表药物:舒利迭

装置的内在阻力较低,吸入吸气流速30L/min时,肺部药物沉积量可达12%~17%适用年龄范围广,可用于4岁及以上儿童。

准纳器的优点1.低吸气阻力,吸气力量小的老人、孩子都可使用

2.每个剂量都预先设置好,不会导致使用前定量时产生错误3.不同吸气流速下输出剂量稳定性好4.每一剂量铝箔塑封包装,5.防潮性能好6.有准确计数装置不足:吸气流速仍有依赖性,不适合<4岁儿童及严重哮喘发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夏宝军 内科-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192 文章24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