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面瘫30例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2-03 18:00  浏览 :2938
导读

【摘要】

目的:运用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外感风寒型面瘫30例疗效观察。

方法:运用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外感风寒型面瘫

口服中药处方:当归15g桂枝10g赤芍15桃仁、红花各10g川芎10g地龙20g细辛5g通草10g吴茱萸10g荜拨10g僵蚕10g甘草6基础方

结果:治疗结果,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

结论:运用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外感风寒型面瘫临床疗效确切。

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面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患者往往单一接受,**或者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科运用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面瘫,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30例,选自本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门诊患者,年龄53到65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105天。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2、治疗方法

先用**: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颊车地仓合谷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脑。操作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祛法。

次用艾灸:选用艾柱灸,艾灸穴位:太阳、承浆、阳白、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此处的不良反应是会留下一段时间的痕迹,对于爱美之人有所影响。

口服中药治疗

对照组:

予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面部所有区域正常。

显效:患部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者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

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

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者略有改善。

3.2治疗结果

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

3.3举例:

患者素饮食不节,饱食肥厚,1个月前因家热汗出外感风寒,突然口眼歪斜,头痛沉闷,颜面肌肉抽动,口角流涎,四肢末梢冰冷,关节疼痛。现在面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头痛沉闷,口角流涎,四肢冰冷,关节疼痛,舌苔白滑,脉浮紧。辩证为为外感风寒,风邪入中所致。运用中药配合**后艾灸治疗2个月,患者痊愈。

4、讨论

中医学认为面瘫主要原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淤闭,经络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发为面瘫。面瘫属于中医的中风中经络,始见于《黄帝内经》。平素气血不足,饮食不节,外遇风寒乃成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桃仁、红花、川芎、地龙活血化瘀。吴茱萸、荜拨温经散寒。僵蚕熄风止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王铎钢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医师 铁岭市中医医院
病例201 文章2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