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皮瓣成型治疗皮脂腺囊肿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外科 普通外科 2018-12-05 07:20  浏览 :6507
导读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虽然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但是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且感染容易反复出现,化脓的几率也比较高。对一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可以手术治疗。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多例骶尾部皮脂腺囊肿切除术+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的情况,现在报道分析如下。

病例:青年男性,因“发现骶尾部肿物半年余”于2017-10-13入院。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骶尾部一肿物,直径约1cm,触痛,活动度差,患者未行特殊治疗,肿物可自行消退。其后肿物反复出现,并疼痛不适,曾自行挤压肿物,服用阿莫西林等治疗,效果欠佳。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以骶尾部皮脂腺囊肿并感染收住我科。查体:T36.1℃,P60次/分,R18次/分,BP 115/69mmHg,骶尾部可见一直径约2.5cm肿物,局部皮肤轻度红肿,有轻微破溃,边界清,轻度触痛,活动度差。

初步诊断:骶尾部皮脂腺囊肿并感染

因为症状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决定行手术治疗。手术具体状况: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以臀沟中线向左偏移1cm为长轴,做边长约6cm的等边菱形,各锐角为60°,以菱形右底边向右侧臀部再做一边长约6cm的菱形做皮瓣用。沿标记线逐层切开菱形各边,病灶区切除深达骶骨筋膜水平,同法游离右侧菱形全层皮瓣及皮下组织。创面冲洗、止血,创面基底部放置负压引流管2根,另戳孔引出体外。右侧菱形皮瓣推移至病灶创面,2-0可吸收线做皮内缝合,4号线间断全层褥式缝合皮瓣。(见下图)术毕,刀口加压包扎。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20ml,术后病人安返病房,体温36.5度、心律67次/分、血压113/61mmHg,给予补液、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术后第1天,生命体征平稳,刀口疼痛可忍,无其他不适。手术后七天拆线,出院。随访近一年,无不适状况。

相同状况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采用上述治疗共9例,手术后近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传统的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只是单纯的囊肿切除,然后拉拽切除部位周边的皮肤进行缝合。传统手术的好处是手术切除部位相对较少、手术操作简单;但是因为对于**周围部位的皮脂腺囊肿,手术切除后很容易因为皮肤的缺少、牵拉而造成皮肤的紧张,尤其是在蹲便的时候还可能会导致疼痛等不适,影响到手术后的生活。而我们改良过的手术方式,通过转移皮瓣的成形手术,因为皮瓣的转移,填补了手术造成的缺损,就避免了这种状况。虽然皮瓣的来源部位也有皮肤牵拉,但是因为远离了臀沟部位,所以这个不适状况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一般影响很小。(见示意图)

注意:因为臀沟部位距离**较近,对于功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术中操作应仔细,减少组织的过度损伤。同时术后注意局部切口的愈合情况,防止皮下积血、积液,防止皮瓣坏死。


改良手术示意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许恒参 其他科室-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例19 文章4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