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点评—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 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

外科 神经外科 2018-12-05 10:20  浏览 :1571
导读该文献主要是通过分析28例侵袭性垂体瘤及15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常见的影像学特征

该文献主要是通过分析28例侵袭性垂体瘤及15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来评估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上被包绕颈内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Dstenosis)、面积(Astenosis),计算狭窄分数(%stenosis)。

通过本项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中位Ki-67明显高于侵袭性脑膜瘤,侵袭性垂体瘤直径与侵袭性脑膜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肿瘤形状、T1WI、信号均匀性、强化程度、与正常垂体分界、脑膜尾征及颅骨改变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作者本次研究主要是研究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此结果与研究没有关联。

侵袭性垂体瘤和侵袭性脑膜瘤致血管狭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stenosis的AUC为0.725,P=0.006,界值为3.45mm,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76.47%;Astenosis的AUC为0.737,P=0.003,界值为11.00mm2,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64.71%;%stenosis的AUC为0.711,P=0.013,界值为0.306,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97.06%。三个研究指标ROS曲线下面积在0.70~0.90之间,表示诊断准确度为中等,诊断价值不是太大。

作者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者没有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内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面积及计算狭窄分数比较。作者应该先进行比价,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临床诊断实验与评价,如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那么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就没有了诊断意义。

点评文献:鞍旁颈内动脉狭窄在侵袭性垂体瘤与侵袭性 脑膜瘤中的鉴别价值。文献作者:张 竹,龚军伟,文 明,张力强。发表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年2月,40(1):52-58。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齐学帆 外科-神经外科|医师
病例230 文章9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