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的中医治疗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2-05 18:40  浏览 :5903
导读梅核气,中医里的特别疾病名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梅核气,中医里的特别疾病名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常常辩证为肝病或者咽部及精神类疾病,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以咽部不适为多见。古代医家对梅核气早有认识,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中医从“痰”邪入手,认为其病机多为气滞痰凝所致,在临床上,较多患者因生气后出现此种症状,以梅核气治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今把经验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

梅核气的病因,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也有患者饮食不节,平时思虑过度而上脾土,肝木克脾土,造成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患者常常压力大,思虑的事情过多,造成气痰凝结,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

二、辨证论治

梅核气的本质是气滞痰凝而引起,辨治时,我们首先要分清是实证还是虚实夹杂。痰气互结证,多见于患者自诉咽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时作嗳气、呃逆、恶心、泛泛欲吐,胸脘胀满。我们可以选择半夏厚朴汤加减来治疗,肝郁气滞证多见患者咽中梗阻感,嗳气频频,或作呃逆,胁下胀闷,嗳气后稍舒,常选择逍遥散加减或者柴胡疏肝丸来治疗。心脾两虚证的患者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口中无味,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实,易惊醒或惶恐不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治疗上常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关于梅核气的治疗总体上是以疏肝理气化痰为主,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随症加减一些保胃养阴之品。

三、注意事项

第一,梅核气的治疗一定要顾护脾胃,如果因为苦寒药物损伤脾胃;

第二 梅核气的治疗要首先常规检查排除患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王铎钢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医师 铁岭市中医医院
病例201 文章2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