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女8岁,体重35kg,主诉为:皮疹5天,腹痛1天。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分布在双下肢和臀部,成点片状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略高于皮面,对称分布,少量融合成片,无发热、血肿,无呕血、黑便,无外伤及特殊毒物摄入,当地诊所考虑过敏性皮炎,给予口服“扑尔敏”及外用止痒药物治疗,效果差,1天前出现腹痛,脐周为主,阵发性加重,伴间断呕吐,非喷射性,均为胃内容物,未特殊诊治至我院,入院诊断混合型过敏性紫癜 。
治疗上给予维生素C,芦丁片,地氯雷他定,葡萄糖酸钙,西咪替丁改善血管通透性,抗过敏治疗;免蛋白饮食宣教,腹痛加重,粪便潜血阳性,给予甲泼尼龙(40mg q12h)减轻血管炎性反应,腹痛症状反复,激素应用近15天,期间加强补钙,随后出现腰骶部剧烈疼痛,局部无皮疹,无红肿及肿胀,无关节压痛,无外伤,行腰骶部MRI及局部彩超均无异常,全身无特殊皮疹,给予美林、双氯芬酸抗炎止痛,苯巴比妥镇静等治疗,均无改善,考虑过敏性紫癜血管炎局部组织损害,未停激素及抗过敏治疗,患病25日龄出现后颈部散在数个疱疹,逐渐蔓延全身,呈向心性分布,米粒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口腔、外阴、肛门等多处受累。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立即给予停激素,阿昔洛韦抗病毒,给予丙种球蛋白针调节免疫治疗,治疗1周皮疹逐渐结痂,愈合。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致使体内形成IgA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引起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有认为过敏性紫癜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属于同一个谱系疾病。本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1周岁以内婴儿少见。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原发性感染,是儿科的常见传染病。此病患儿的病情大多较轻,在起病初期常可出现发热、疲乏无力、流鼻涕、打喷嚏、食欲不振、发生剧烈瘙痒性皮疹(皮疹可呈向心性)等表现,预后良好。
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 如上案例在临床工作中少见,过敏性紫癜治疗中激素应用指证是在严重粘膜损害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出现活动障碍或者肾病等情况下使用,除了肾病需要长期应用,多为短期小剂量应用。这类病例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临床功能慎之又慎,在应用激素中,容易出现的副作用需要同患者家属讲明,如果在治疗中不能以现有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一定要打破常规,重新评估,明确病情,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