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别怕,他患的是躁狂症,不是狂犬病

精神心理科 精神科 2018-12-07 08:00  浏览 :18819
导读120救护车因拒接被误诊为狂犬病的躁狂症患者,差点引起的一例医疗**案例,值得我们医生学习和警醒。对于这件事的起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一是救护车医生的感觉错误,过分相信县医院的诊断;二是有恐惧心理,“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听狂犬病吓得连病人都不敢看了。

前几天,科里面差一点又出现了一个医疗**:



11月20日晚上8点,接到急救电话:临近的县医院(距离20公里,但属于邻省),有狂躁病人,急需转院。救护车组快到达医院的时候与病人家属联系:患者正在乘坐县医院的救护车赶往县医院的路上,请我院救护车在县医院急诊科稍等。不长时间,县医院救护车到达,拉开车门,只见病人被绑在担架床上,不停的挣扎、喊叫。县医院的大夫就同我院急救车随车医生交接:患者16岁,1小时前突发精神失常,呈躁狂状态,有暴力倾向(有抓挠以及撕咬周围人群等动作)。患者十几年前有被狗咬伤病史,受伤后进行了狂犬疫苗的接种。此次发作前无发热,无外感性疾病病史,无外伤史。初步考虑是狂犬病。

狂犬病?随车医生一听就害怕了。狂犬病一旦发生基本上是没的治,况且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被病人抓伤咬伤,很容易造成继发性感染。

况且,狂犬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在现在的法律中,是属地管理,所以应该属于邻省地级市或者省的传染病医院治疗。

根据上述两点,随车医生在听完县医院大夫的交接之后,立即同家属进行交流:患者应该是狂犬病,这个病按照法律是属地管理,应该归属地市传染病医院治疗,我院不能救治,这个病人不能接。病人家属一听就急了:什么医院?有病人不治疗,让病人等死吗?救护车医生一看阵势不对,赶紧跑上救护车,紧锁车门,只留了一点点车窗,与外面的家属进行交流。双方关于救护车是否转运病人的问题进行了近半小时的交涉,没有达成一致。无奈,救护车医生拨打110,寻求警察帮助。警察听完救护车医生介绍之后,拦住家属,让救护车返院。

救护车返回之后,将上述情况向科内同事说明,大家既为救护车的危险担心,又为家属的不理智行为感到愤怒。

然而,时间不长,抢救室来了一个病人:五花大绑,大喊大叫。询问病史,正是救护车出诊的那个病人:病人家属自己用车送到医院来了。既然来了,那就治疗。

立即给予**6毫克肌肉注射,几分钟后,病人进入昏睡状态。查体:T:36.5℃,BP:130/75mmHg,心肺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两小时后,患者清醒,情绪平静,主诉口渴。让家属拿着一瓶水在其面晃动,无恐惧感、无抽搐等异常动作。饮水大约300毫升后无异常状况。再次询问病史,得知近期在学校学习受挫、并且与同学因小事而发生不快,最近睡眠差。考虑精神疾病:躁狂?,遂转是精神病医院继续治疗。后反馈:心理障碍,狂躁发作。

总的来说,这个病人的诊断并不困难。典型的精神疾病。可是为什么差点发生医疗**那?个人认为原因于有两个:一是救护车医生的感觉错误:过分相信县医院的诊断。二是有恐惧心理,“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听狂犬病吓得连病人都不敢看了。

因为病人家属没有“找后账”,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是个人认为这件事很值得思考:

1. 疾病的诊断一定要合情合理,能够解释当前的状况。就那上面的例子来说,虽然出现狂躁状态,但是没有怕水、怕风、怕光等典型的狂犬病症状,所以县医院的第一诊断狂犬病很值得思考。如果救护车的医生能够仔细看一下病人,询问一下病史,应该是不会出现病人家属吵闹状况的。

2. 救护车医务人员尽量要派男性工作者。女性大多数天生胆小,而且自身防御能力较低,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在遇到有暴力倾向的病人、恶劣环境等情况下,就会因为恐惧心理等因素影响的思维判断。

3. 院前急救医生的业务能力一定要加强。院前急救不但是一门***的二级学科,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专业知识涉及面很宽广,要覆盖所有的临床学科。现在国内很多医院的急救医生都是其他二级学科的医生轮转,虽然在原来的科室工作很优秀,但是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院前工作,有的医生长期做专科医生的工作,临床思维的角度受到了限制,就会影响的病人病情的判断。在这个事例中,院前急救医生如果能够熟悉狂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应该也不会出现误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许恒参 其他科室-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例19 文章4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