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之名——献给一线艾防人员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2018-12-07 08:40  浏览 :7830
导读歧视和偏见给艾滋病感染者带来的不仅是疾病本身的痛苦,更多的是社会对他们无法忍受的冷漠和排斥,歧视的伤害远远大于疾病的本身,歧视不仅伤害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的许多权益,还阻碍艾滋病防止机构为其提供及时的艾滋病预防、检测、治疗和关怀服务。在消除歧视的历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着最大的努力,只有消除了歧视,艾滋病防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向零迈进!

自首例艾滋病病例于1981年在美国确认以来,歧视和偏见就一直伴随着这一疾病。它给感染者带来的不是简单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更多的是无法忍受的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和排斥,歧视的伤害远远大于疾病的本身,歧视不仅伤害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的许多权益,还阻碍艾滋病防止机构为其提供及时的艾滋病预防、检测、治疗和关怀服务。2030年消除艾滋病,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提出的美好愿景。然而,歧视已成为抗击艾滋病进程中的另一只拦路虎。2014年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发布的《墨尔本宣言》称:“只有当我们克服污名和歧视等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关键阻碍时,消除艾滋病才成为可能。”


一位防艾人士说过,艾滋病的历史,就是反对歧视的历史,作为艾滋病防止工作的一线单位,疾控中心一直在为消除歧视做出自己的努力,也正在这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各地疾控中心承担着艾滋病防止工作的具体任务,对感染者进行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等工作。感染者自发现之日起,工作人员将与他一起,成为团队,共同面对艾滋病这个病魔,告知,流调,心理疏导,检查,抗病毒治疗,疗效效果评估等等一系列的日常工作,伴随着我们一起走过每一个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艾滋病象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们,关注自己,感受生活,面对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在感染者的随访工作中,我们定期开展阳性社区活动,召集大家参加健康促进交流,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感受各自不同的心声,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艾滋病相对于疾病来说,真的不可怕,规范治疗后的正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但最大的问题是心理压力、阴影,如果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疾病,就算是歧视的眼光都会杀了自己。对于这样的担心和压力,我们感同身受。

在我国,虽然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艾滋病防止条例》和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享有平等就业等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就业促进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令人遗憾的事情时常发生, “中国反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过,欣喜的是,这样的状况正在转变,随着国家、社会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同,过去几年间,国内众多从事艾滋病防止工作的**机构、联合国机构、社区组织和感染者组织都持续关注着感染者的歧视问题,并在政策倡导、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降低大众对感染者的歧视,例如由国家卫计委和盖茨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中盖艾滋病防止合作项目,就是致力于消除歧视领域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在医务工作者、**工作人员及媒体方面,歧视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也一直在消除歧视方面做着最大的努力,对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他们一起,到各个机构和部门一起帮助解决,例如医疗方面,如果感染者因看病而担心因艾滋病会遭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会联系医生,帮助解决,也得到了各大医院的配合,我们也将这些医务工作者联络起来,包括不同的诊疗领域,在感染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及时转介,现在,各地医院的一些科室,对我们转介的病人都能及时治疗,并在这个领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学术上也有了更多的提高空间,在社会组织主办的一次培训中,一位主任医师非常愉快的给他们上了一堂课,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活救助方面,对生活困难的感染者,我们联系各地的民政、卫计委门,和感染者一起,或者带上他们相关的个人和家庭的证件,向他们解释感染者的实际状况,争取到他们应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在沟通中想**部门宣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消除他们对艾滋病的歧视,“你们给我们带来的艾滋病知识,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艾滋病,它其实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哟”,民政局的一位官员,在听取我们的汇报宣传后,恍然大悟的说出了这样的话语。

很显然,歧视侵害了感染者的很多权利,使其无法平等就业,获得医疗服务,不仅如此,歧视还阻碍了艾滋病防止机构为艾滋病易感人群、感染者提供及时的预防、检测、治疗和关怀服务。因为歧视,许多人即使怀疑自己感染了HIV,也不敢主动寻求检测服务;因为歧视,许多人确认阳性后,也不愿意主动到医疗机构如疾控中心寻求各项服务,导致失访。歧视加剧了感染者的隐蔽性,给疫情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是全球艾滋病防止工作的一大挑战,感染者的自我歧视以及来自家人的歧视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我国关于艾滋病歧视现状的调查数据并不多,在 最近做的一项街头调查也可以作为参考。在受访的126人中,仍有40%的受访者对艾滋病感到畏惧,25%的受访者选择回避和远离艾滋病感染者。透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到艾滋病感染者在种种歧视下已经与社会公众分离开来,不仅是作为特殊群体与大众产生了隔阂,其自身也因为羞耻心理而拒绝进行社会交往,将自己困在“墙内”。在这项挑战面前,我们中心一直在努力,在和感染者的首次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告知其已被感染,同时,让他们正面面对这个事实,虽然我们没有在心理学方面受过正规培训,但从最初的无知,到经验的积累,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消除感染者的心结后,我们就是一个整体了,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这样感染者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了我们,疾控中心就是他们另一个家,每次的随访和交流,都有回家团聚的感觉。同时,对于他们真正的家庭,我们也积极介入,对家庭成员宣传沟通,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认识到艾滋病不会成为正常生活阻碍,在疾病面前,亲人、家庭是他们最大的后援和依靠,只要给他们勇气和信心,生活还是一样的美好,人生还是一样的灿烂。

从长远来讲,从根本上解决歧视问题需要社会大环境完全接纳感染者,他们才能有一个平等正常的环境,这需要媒体的全面支持,众所周知,媒体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媒体能否客观、公正地报道,极大影响着大众对艾滋病及感染者的态度,遗憾的是,由于媒体人缺乏对艾滋病的深入了解,在一些报道中会存在着一些误区,让人们把艾滋病简单地与多性伴、***联系在一起,看到的一些文字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质,在向大众透露一个错误的信息,得艾滋病多与道德低下,违法乱纪有关。若要减少大众的歧视,媒体对感染者的正确报道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希望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还是很不够,我们对艾滋病的媒体宣传更多的是关于预防,而现在,消除歧视也已经纳入我们的工作计划,相信,在以后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会做的更好。

在消除歧视的历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着最大的努力,只有消除了歧视,艾滋病防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向零迈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张凤林 皮肤性病科-性病科|主管技师
病例0 文章15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