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荨麻疹的治疗

中医科 中医皮肤科 2018-12-08 14:00  浏览 :6958
导读西医的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赤白游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黏膜反复发作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其临床特征为身体瘙痒,皮肤搔抓而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骤然发生并可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可

西医的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赤白游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黏膜反复发作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其临床特征为身体瘙痒,皮肤搔抓而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骤然发生并可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可根据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超过6周。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风善行而数变,其性开泄”,结合荨麻疹皮疹发无定处、骤起骤落的特点,认为荨麻疹外因为风邪侵袭,内因主要是腠理卫外不固,不能抵御风邪的侵袭。急性者多因禀赋不耐,进食鱼虾腥发动风食物,或饮食失节,肠胃积热,或因药物引诱,这些因素在外风的引动下,怫郁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慢性者多因七情内伤,肝气不疏,气机郁结,郁久化热,伤及阴津;或因患慢性疾病,平素气血不足,产后受风;或因荨麻疹反复发作,风邪稽留日久,卫气耗散,阴津耗损,这些原因导致肌肤失于温煦、濡养,腠理难以固密御邪,风邪得以屡犯肌腠而发病。

二、治疗原则

对于急性荨麻疹的治疗,因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他邪而致病,有风寒和风热的不同,所以治疗以祛风为主,并根据夹寒、加热的不同,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但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祛风的基础上,更应顾护正气,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扶正固表,应用病程日久,导致卫气耗散,阴津耗损,既不可御风于外,也无力驱邪外出,所以治疗应益气固表养血。第二,注意调理脾胃,脾胃是卫气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欲益气养血扶正必须重视对脾胃的调理。第三,活用活血疏风,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病久入络”之说,所以治疗上要活用活血疏风,善用补血药。第四,注意生活起居的调护,忌食辛辣、腥发食物,适时避风,减少洗澡或剧烈运动感风。

三、辨证论治

1,风热型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宣肺,清热透表

方药:消风散,这首方功效是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可以用来治疗风热性荨麻疹,这里我们可以去掉养血的药物生地、胡麻,知母和除湿的药苍术、苦参,木通,风邪重的话,加金银花、浮萍、僵蚕,热邪重的话,加黄芩、连翘、牡丹皮。

2,风寒型

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风团色淡,遇风冷皮疹加重,得暖则减,伴恶风寒,口不渴,无汗或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益气固表,宣散风寒

方药:玉屏风散、麻黄汤,玉屏风散可以益气固表,但祛风作用弱,麻黄汤祛风中药强,但有发汗伤正之弊,二者合用,可以治疗风寒性荨麻疹,有汗出者,可稍加乌梅、白芍。

3,气血失和,阴虚血燥型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则:滋阴养血,疏风散邪

方药:当归饮子,这首方功效是滋阴养血、疏散风邪,可以用来治疗血虚受风型荨麻疹,如果风邪重者,可加浮萍、蝉蜕;如果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苦参;如果血虚明显者,加首乌藤、鸡血藤。

4,阳虚型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畏寒怕冷,神疲乏力,伴泄泻,面色苍白,口不渴,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缓。

治则:温阳散寒,逐风扶正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阳和汤,对于阳气不足,阴寒内闭的虚寒性荨麻疹,我们可以用上两方合方加减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阳和汤补肾阳固正气。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武巴音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0 文章4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