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科学及现代麻醉学科的高速发展,我国门诊手术、各种有创检查和治疗越来越多,麻醉医师的工作范畴也得到大大拓展,出现在手术室外的众多场所,使麻醉医师为更多大众所接受,但是同时也存在巨大风险。手术室外麻醉(Out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主要指在除手术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
病例资料:
患者男72岁,体重75kg,BP 150/90mmHg,EKG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血分析大致正常,余结果未查。有脑梗病史。入室鼻导管给氧后,未行心电监测,**0.03毫克静注,异丙酚缓慢静注150毫克,开始置入胃镜。8min后患者剧烈呛咳挣扎,术者说还要将食道息肉做掉,需要5min,立即静注异丙酚80毫克,分次。患者安静,术者完毕后麻醉观察患者发现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之不应,立即呼叫,无插管工具,只有简易呼吸囊给氧控制呼吸,给予心肺脑复苏扥治疗,10min后麻醉科派人送来插管用具,行气管插管,急送入ICU呼吸机治疗。
转上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宣布脑死亡,家属放弃,后患者死亡。
该患者家属提**讼,一年后结案。
这是一例因内镜检查的手术室外麻醉出现意外的病例,患者付出生命,当事人精神上遭受打击引起严重心理障碍……
意外发生后科室以及专家组对此次麻醉意外进行讨论及总结:
1.麻醉前评估不到位,包括病史采集,老年人尤其对既往史用药史并存疾病的治疗情况等均应了解清楚,辅助检查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简化,但是全麻下行操作辅助检查的评估应和手术室内患者同,例如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有特殊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其他特殊检查的评估,必要时收入院。该患者仅查血常规和心电图,既往史及住院史用药史一概不知,可能和我院实施无痛胃镜者的筛查由胃镜室大夫完成,麻醉者未仔细甄别。
2.麻醉操作违规:手术室外实施MAC的设备人员配置均有指南,麻醉者接到麻醉任务后应对患者正确评估,辅助检查完毕后要知情告知,并对仪器药物进行充分准备,而设备配置里应不低于常规手术室内的设备,这在我院远远达不到,和院领导不重视手术外麻醉有关。本次事故中胃镜室空间狭小,没有麻醉机,监护仪电源无法保证,急救插管用具未配备,人手不足,给患者的抢救工作带来阻碍,导致患者缺氧时间过长终酿成悲剧。
3.麻醉科意识松懈:大多人认为无痛就是静推异丙酚,而忽略了静脉异丙酚麻醉的并发症: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反流误吸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等,本例采用异丙酚和**静脉注射,无监护状态下实施呼吸道毫无保护的全麻加上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大脑缺氧,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结局。
4.制度问题:麻醉科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编制严重不足,给手术室外麻醉带来潜在风险。应该切实改善麻醉医生待遇,增加人手,做到游刃有余。
通过以上死亡病例教训,应该很清楚手术室外的麻醉是风险极高的医疗行为,应引起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体现在①手术室外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往往认为他们要求的只是病人睡觉,而不是麻醉。从而对手术室外麻醉的高度风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对其实施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不足,也容易将麻醉科医师的要求或拒绝误解为嫌麻烦。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睡觉就是在各种中枢性抑制药的作用下的麻醉。与睡觉不同的是病人丧失了各种保护性的反射如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肌肉松弛(包括食道下段张力的消失),进而继发呼吸道梗阻,这些都可导致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②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没有实施麻醉的基本设备,使麻醉的实施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不能有效地进行;③到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麻醉科医师都是孤军作战,遇紧急情况时无内行帮助,很难实施有效地抢救;④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不具备无菌的条件,实施神经阻滞时有很大的风险;⑤由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外麻醉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对由此而发生的意外无法接受,往往是麻醉医疗**的根源。
迄今为止除困难气道外,手术室外的麻醉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资历的合法的麻醉医师应该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问题,签写麻醉同意书,严格按照麻醉操作常规进行,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2014版 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