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身麻醉已经普遍用于临床手术当中,主要是将**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 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而临床上我们更多用的是静脉全麻诱导,主要有镇静镇痛肌松等药物,那么,究竟是先给什么药,后给什么药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伙聊聊其给药次序!
很多人看了会说,还用什么顺序,当然是镇静-镇痛-肌松啦。的确,多年来,我们在给患者全麻诱导时,都是先用安定或咪达仑消除患者紧张和焦虑,随后给全麻药(硫喷妥钠,异丙酚)使患者处于深麻醉状态,再给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药物(**、利多卡因),最后给肌肉松弛剂(阿曲库铵、维库溴铵)。
这是经常用的给药顺序,我本人也是用了很久,知道后面一位老师给我指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如果肌松剂是司可林(氯琥咱胆碱),这种给药次序当然无可非议。
因为如果先给肌松剂而患者神志清醒则患者有“濒死感”。但目前司可林作为全麻诱导时的肌松剂早已经被弃用,很多临床都少用,多数麻医师均采用非去极化肌松剂诱导插管。临床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给**时有些愚者出现烈的咳嗽,插管后患者又出现呛咳。
怎样才能使麻醉诱导平稳呢?
镇静**如异丙酚、**的作用部位是大脑,肌松剂作用部位在全身肌肉接头用部位在全身肌肉接头、从静脉穿点到大脑的距离明显短于到肌肉的距离,同时脑血流占全身血流的比例比朋内血流(静息状态)所占比例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全麻药起效(外周静脉给药30秒左右)比肌肉松弛剂(外周静脉给药约1.5~3分钟)快得多。因此,临床上按照传统麻醉诱导顺序给药后,见到的是患者早已经神志消失但肌松剂尚未起效,因而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如果我们先给肌肉松弛剂,后给**,等肌松剂发挥作用产生满意的插管肌松条件时,起效快的镇静**物也早已经起效,这时插管既可无**引起的咳嗽和插管后的呛咳,又不至于发生患者意识存在下由于肌松作用而不能呼吸的“濒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