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处处留心皆学问:药用炭片,你还在碾碎后加水注入胃管吗?
其他科室
护理咨询
2020-09-22 08:23 浏览 :33661
导读护理人员面对药用炭片这样临床不常用的药物,要加强学习其药理作用及特性、注意事项。
今天又学了一招。
医院内急诊科里接诊到口服药物中毒患者,给予洗胃抢救之后,在拔出洗胃管之前,还要常规的给予药用炭片胃管注入,以起到消化道洗消、吸附毒物的作用。洗胃后给予药用炭应用,是口服中毒患者进行消化道洗消的常用救治方法,临床常用洗胃后口服或胃管鼻饲。
药用炭片为吸附药,主要成分为药用炭,为薄膜衣片,除去膜衣后显黑色或灰黑色。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从胃肠道中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使这些毒性物资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中排出体外,使体内肌酐、尿酸积存量降低。胃肠道不吸收,全由肠道排出。
药用炭具有颗粒小表面积大的特点,是安全可靠的吸附剂。它与毒物非特异性结合为复合物使之不能被吸收。可用于许多经口中毒的患者。如生物碱、**类、**类、水杨酸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苯酚、***、毒菌等,临床较常用于食物及生物碱等引起的中毒及腹泻、腹胀气等。
用于吸附剂的药用炭用量:成人50-100g,儿童按1-2g/kg,加水制成混悬液,口服或经胃管灌入,之后再吸出,反复多次,也可在洗胃后置30g于胃中。药用炭除外观颜色发黑看上去感官较差外,其他不良反应少。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小肠堵塞;误吸入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胃管灌注吸附剂药用炭片之常规做法
之前,护理人员为洗胃后的患者应用药用炭吸附剂,通常的做法是先将药用炭片粉碎再用温水稀释成液体状,用注射器抽取,注入胃管,以灌注到患者胃内。
由于没有专门的粉碎工具,急诊科护士就会就地取材,她们常用输液瓶用力碾压硬硬的药片。用瓶子压碎成粉末也很不容易,粉碎过程中炭粉飞扬,可能造成药物浪费和环境污染;护士想尽快溶化炭剂,在溶化过程中会用棍棒不断搅动液体。而未制粒的炭粉会在液面结膜,搅拌易粘结于搅拌棒或容器壁上。操作护士稍有不慎,灌注药用炭时,这种灰黑色的混悬液就有可能污染床铺和衣物,导致了浪费时间、人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后来有一次,看到护士网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护士为一个鼻饲患者注入药用炭后,发生胃管堵管的案例。
原因分析是因为药用炭片不宜不易于其他药品一起服用,会吸附其他药品,影响药物作用;口服药滞留于胃管内,由于药用炭吸附其他药品,导致本来没有碾碎的药品变得更加粘稠,贴附在胃管管壁,继而发生堵管的情况。
查阅相关文献看到,炭剂型及液体运动对药用炭溶化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只要将炭片放入生理盐水中静置16~18min,等待炭片成糊状液时,轻轻搅拌液体成悬浮状液后,即可应用。
由于案例中的堵管情况是发生在一个鼻饲患者身上,后来他们改进了临床操作,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在为患者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用炭等特殊中成药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
鼻饲药用炭时,无须碾碎,只需溶解16-18分钟,等待炭片呈糊状液时,轻轻搅拌成混悬液时即可应用。鼻饲用药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分开碾碎、分开胃管注入,注入后要注意注水,保证药液到达胃内,有效克服了药用炭临床应用中堵管现象。
实践
当看到“炭剂型及液体运动对药用炭溶化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只要将炭片放入生理盐水中静置16~18min,等待炭片成糊状液时,轻轻搅拌液体成悬浮状液后,即可应用”。急诊科护理人员眼前一亮:无须碾碎,只需加水浸泡溶解,太好了!
急诊科护士是动手能力最强的临床护士。护士长带着值班护士说干就干,当即拿出两片抢救车里备用的药用炭片放到一个一次性杯子里,倒入100ml温水进行观察。
上面的案例中,不是说需要加水溶解16-18分钟吗?既然每一个洗胃的患者都要常规灌注药用炭液进行常规的消化道洗消,我们从患者插胃管的时候,就开始加水溶解药用炭片好了,洗胃结束,正好不耽误胃管灌注。
说是16-18分钟,其实,试验自从清水倒入药用炭上开始,就有很多气泡涌出,不到2分钟的时间,两片药用炭片,就溶解完毕,用棍棒搅动,完全溶解成混悬物了,根本无需等待16-18分钟这么长的时间!
感悟
什么是护理临床经验?经验来源于临床护理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与改进。
护理人员面对药用炭片这样临床不常用的药物,要加强学习其药理作用及特性、注意事项。在完成本职护理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经验和成果,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改良,就有了自己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想要做好护理本职工作,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在工作中有心,有一颗愿意学,并愿意付诸实施的心,和一双愿意亲手进行临床实践的手。
参考文献
1、药用炭说明书
2、急性中毒/张彧主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6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