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医生的聊天,揭露医生最深的痛!

2021-11-24 00:00  浏览 :6289
导读在这里,家里拿不出200万,就别做医生了!

规培8000块已经很高了,但显然......

今天是我在血管外科值的第二个班。
 
相较于第一次的手忙脚乱,这一次值班明显稳当了许多,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跟我一起值班的二线,牛教授。
 
牛教授并不是教授,而是刚刚出专培的本科医生,但据说他发表了很高分的SCI,也就被科里的其他人称为牛教授。
 
牛教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刻板,反而非常平易近人,我感觉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的特点,大家毕竟都是一代人,交流起来没什么隔阂。
 


牛教授就比我高一级,年龄也跟我差不多,但是他上的是“天之骄子”的八年制专业,又赶上上海之前博士规培一年的政策,这才比我快了接近整整五年的进度。其实我俩年龄差不多。
 
但不管怎样,牛教授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经验都已经超越了我一大截。
 
深夜里,我坐在医生办公室,打开电脑,像一个学渣上课一样,若有若无地看着文献。但我这种文献夹杂手机的阅读方法,根本无法看进去,只是给了自己一种我在搞学术的欺骗感。
 
牛教授上了一天的手术了,8点多才回来,回来之后马不停蹄地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后来又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工作起来,然后问了我一句:“你知道上海有做小鼠microCT的么,还要增强那种。”
 
我一脸懵逼, “啊,这是什么东西?”他看到我的样子,也不再追问,从网上找了几家公司的电话拨打了过去,但似乎都不让他满意。
 
我从别人口里得知他是南京的八年制博士,我也在南京实习,于是就攀谈起来。
 


“你原来不是在南京,而且不是学血管外科的,怎么会到上海当血管外科医生?”
 
“说起来话就长了,我当时出国到加拿大,本来争取了两年的交流时间,而且国外的导师也愿意给我全额奖学金,但第一年结束后,国内的兄弟告诉我,上海规培政策马上要改了,一年不行了,于是我抓紧回国,这里血管外科刚好缺人,我就到了这里。”
 
“那你赶上了好时候啊,不像我现在要规培3年。”
 
“所以你现在才是规培第一年?”
 
“嗯,规培第一年,关键工资也太低了,一个月就8000块,房贷都不够还。”我忍不住叹了口气。
 
“还房贷?你开玩笑吧,指望靠自己在上海买房子,还房贷,根本别想。”
 
“啊?不是吧,这么难啊?”虽然自己心理清楚规培待遇一般,不够在上海立足,但听到前辈这么说还是有些难过。
 
“你看看我们科的情况,周围要不就是本地的,要不就是家里特别有钱的,那谁谁本科的时候老爸就给他买了套房子,毕业的时候涨到了500万,他现在准备卖掉,现在在看医院旁边1000万的房子。”
 
我听到这些数字,都已经有些麻木了,别人说出来都只是数字,但对于我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
 


“那该怎么办,当医生怎么赚钱买房呢?”
 
想赚钱么?想赚钱就不要做医生”牛教授说道。
 
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这句话了,第一次是在本科的病理课上,老师问我们都想学什么专业,同学们纷纷答道“骨科”,老师问为什么,大家说“赚钱”。然后老师就脸色一冷,说出了一模一样的
 
“可是总归要赚钱养家啊,赚的钱至少够生活吧。”我忍不住反驳道。
 
“后面是还可以,但你看看,现在医生培养周期越来越长,你前面怎么熬过来呢?”
 
我沉默不语。
 
“我来上海之后,我南京的很多学弟咨询我,来上海规培就业的前景,我一个亲师弟去年毕业,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老家青岛三甲医院,给编制、人才公寓、启动基金,一个是上海顶尖医院的规培名额,他问我该怎么选,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我好奇地问道。
 
“我问他,你家里能不能给你出两百万。如果能出两百万,够你在上海买一套老破小的首付,那就跨进了来上海的门槛,如果不能,最好不要来,靠自己规培那么点钱,这几年会过得很苦,这里竞争又这么激烈,大医院留也留不下来,何必呢?
 


听到两百万这个数字,我心一冷。这冷冰冰的数字,虽然刺耳,但你不得不承认牛教授说的是贴心的实话。
 
“诶,对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城市普通人家,哪里拿得出两百万。”
 
“所以啊,你规培3年之后,是不是还要专培?”
 
“对啊,但是专培不是已经和医院签合同再专培么,工资会高一点的。”我总以为规培之后生活会好一些。
 
“现在暂时是这样,但据说专培政策在向规培政策发展,而且各个学科的专培年限不同,现在脑外科专培都要4年了。”
 
“啊??”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还有,你现在规培其实不是和医院签的合同,而是和上海市规培办签的,只是由医院代发工资。将来专培也要这么做,等你专培完了才能找单位,找工作。”
 
我的心更凉了。我今年已经30了,规培3年,33岁,专培3年,36岁,才能开始找正式的工作?
 
“这还让学医的怎么活呀!还给不给出路了?”我愤愤不平地说道。
 
“其实,卫健委也是想提高医生们的医疗水平,所以要延长培训的年限,增加培训的机会,但这对于下面的医学生真的很不友好。”
 
“那家里没钱的孩子就不能学医了么?”
 
“也不完全是,只是上海这边政策比较严一些,而且上海三甲医院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增加准入门槛也很正常。”
 


听了他说这么多,对我内心的冲击很大。我不禁想,在上海做医生是否正在成为一个“贵族专业”,不断延长的培训年限,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和相形见绌的工资待遇,正在一步步把普通人家的孩子拒之门外,而其他地方的医学生又何尝不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呢?
 
学医,是不是真的会变成一个靠情怀支撑的职业,“想赚钱,想赚钱就别当医生。”这句话不停地萦绕在我的耳旁。
 
我喜欢临床,我喜欢看病,即使面对风险,面对繁重的工作,我都能坚持,可现实的压力却让我不得不低头。我现在靠着一些兼职收入,日子过地还算可以,但看着规培微信群里,一些大龄规培单身医生每天都在纠结饭卡补贴、租房费用,我都替他们心疼。
 
“那到底还要不要做医生呢?”被牛教授灵魂触动之后,我忍不住说出口。
 
“你自己看,假如你家里条件一般,那你就要准备好困苦至少十年的准备。”牛教授收拾了电脑,走向了值班室,我看了看表,不知不觉已经12点了。
 


值班电话又响了,楼下急诊来病人了,我来不及多想,走下楼去,那个问题早已抛诸脑后,我只知道,这身白大褂我不舍得脱……
 
 

来源 | 我想逗乐这个闷闷的世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爱爱医小编 |医师
病例3 文章1552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