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4.7亿元!“全球最大医院”一院区改扩建项目开工

2022-12-06 17:47  浏览 :1701
导读12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开工了。

据“惠济发布”消息,12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开工了。

据“惠济发布”消息,12月1日,郑州惠济区2022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引起不少关注。

图源:惠济发布

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7亿元,年度投资目标0.04亿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200张,建设内容涵盖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的前身为始建于1993年的河南省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并于2000年随着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和郑州工业大学三校合并,更名为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后又于2019年1月整体并入郑大一附院,更名为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

医院占地面积约6.42万平方米,现有床位490张,现有职工700余人,是一所以口腔、眼科和康复医学为重点,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一体的综合型大学附属医院。

此番改扩建,项目新建床位达710张,意味着郑大一附院规模化之路仍在继续。众多周知,郑大一附院现有4大院区,床位规模累计过万,如此庞大的体量,为何又要扩建床位呢?

5月25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相关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给出了答案。报告提到,为缓解惠济院区现有业务用房不足,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达到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争创标准,优化郑大一附院多院区医疗资源配置,拟按三级医院标准设计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项目。

同时,报告还称,为缓解神经学科病床使用率,项目拟设置床位数1200张,建成后实现国家优质资源下沉华中地区,辐射河南及周边1.4亿人,预计年均门诊量100万人次以上,病床使用率逐步达到标准水平,病人门诊量上转病人下降70%以上,国家级平台、国家成果、重大项目、cnc论文零突破,成果转化3000~5000万,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为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落地郑州创造条件。

据悉,2021年7月,在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建设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落户河南。实际上,2018年12月,两家大三甲医院便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并挂牌“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此后,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也被逐步提上了日程。

“一院多区”,郑大一附院发展快速

伴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逐步深入,由点到面,由地方到全国而掀起的医院建设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医院规模化趋势明显。

有“全球最大医院”之称的郑大一附院,作为一众明星医院的代表,自“出道”以来,一举一动皆饱受关注。据悉,继2021年10月份接下原河南省省立医院,更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后,郑大一附院正式进入“一院四区”(河医院区、郑东院区、惠济院区、航空港院区)时代,并实行一院多区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

除了四大院区外,医院官网显示,郑大一附院还拥有14个院中院,涉及: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呼吸病医院、血液病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郑大一附院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其不论门诊量、营收,还是排名,多年来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飙升。

看医界据医院官网及媒体公开报道综合,2012年,郑大一附院年门诊量346万人次,2018年达到776万人次。在营收方面,2016年,医院营收总额为94.89亿元,不足百亿,2021年度,年营收超过了200亿,甚至还因此引发一场行业震动。

11月2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揭晓“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郑大一附院以较为优异的表现位列2021年度医院综合排行榜第19,在2021年度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医院有7个专科榜上有名。

根据相关榜单数据,郑大一附院在科技量值排名上也不断上升,排名从2014年的第53位,现已升至2020、2021年的第21位。其中,在医院学科科技量值中,2021年,郑大一附院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的发展速度可谓有目共睹,从相关文件看,河南省政府也对其寄予厚望。8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对郑大一附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做出了不少规划。

《意见》提出,支持郑大一附院引进2个院士团队。支持其牵头建设医疗卫生信创适配检测平台,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及软硬件的适配测试。并指出,依托郑大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省医学3D打印中心、省疑难危重疾病救治中心(专病诊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规模化发展成大趋势

或许是有郑大一附院的样板在前,目前不少医院也在变“大”的道路上驰骋。以中国科大附一院为例,作为安徽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类似郑大一附院,该院实行“一院多区”集团化发展模式,共开放床位5750张。近年来,医院年门诊量达580余万人次。

中国科大附一院北区自建设以来更是备受关注。据悉,该院占地282.2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900张,概算投资约3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华东最大的单体医院。这也是落地安徽的第二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据“西安发布”消息,总投资58.43亿元、规划床位3000张的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项目一期工程将于年底交付使用。该院系2020年3月启动建设,占地314亩,总建筑面积近68万平方米,是西安史上规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资最多的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安较早的公立医院,包括在建的“三最”院区在内,西安市红会医院目前拥有三个院区,现有床位1600张,其骨科、中医康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未来,随着高铁新城院区的投用,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床位总量也将达到4600张,实力、规模不容小觑。

而在不久前,总投资17.85亿元、建设床位850张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期项目开工。这也是大医院扩规模的一个表现。据悉,项目建设完成后,医院床位数将达到1600张,预计2027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

据财经大健康报道,过去,国家对医院规模的指导原则是,“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在2022年改为“合理确定”床位规模。政策的松动,使得每个省份都想抓住机会,让医疗机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与前一个五年相比,省级医院的床位数限制由1500张以内,放宽到1500张-3000张,地市、区县两级医院同步放宽。

自上而下,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文件,支持医院新建、改扩建。以青岛为例,12月2日,山东青岛市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

6月27日,浙江宁波市卫健委发文,支持市办医院以“一院多区”的模式适度扩容,高质量推进市级医院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根据规划,新增床位数累计1.31万张,其中仅谋划新建的6大医院总床位占比就超过了一半。

有业内人士表示,医院一院多区、规模化发展是大趋势,但随着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越建越大,人才进入门槛若降低,优质医疗资源也将被稀释,医院在扩规模、增床位的同时,还应提早广揽人才,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规划,谨慎扩规模。

来 源 | 看医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