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0岁。
一诊:自诉恶寒,头疼,颈项酸痛,时有汗出2天。查体温35.8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而少力。诊为太阳中风证,拟桂枝汤:桂枝15克,芍药1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二两。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头痛、颈项酸痛有所减轻,但恶寒加重,冷得发抖,盖上棉被还是不能温暖。查体温35.6度。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无力。这时我才想到当时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才对。现在出现这样的才况想到《伤寒论》第69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马上拟方: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附子15克。二剂。
第二天病人电话来复,服药一剂后诸症悉除,问剩下一剂要不要继续服。我说回答说继续服完。之后没再恶寒。本例让我对《伤寒论》这本书更加着迷,作者是多么伟大啊,一个病要怎么治,服药后出现什么情况,又用什么方解决,这些都说的这么清楚这么系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试问《伤寒论》之后的书有哪一部对一个病的#p#分页标题#e#治疗说得这么完整系统呢?
我觉得这个病例对增强我学习《伤寒杂病论》的信心,真是太有意义了!值得大家思考,故发出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