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现代生理

中医科 2011-04-01 11:35  浏览 :2177
导读 祖国医学在基础理论和方药理论方面均与现代生理学有明显的共同性。下面以中医概念的脾气、肾气、肝气三方面来谈谈中医与现代生理的联系。

    祖国医学在基础理论和方药理论方面均与现代生理学有明显的共同性。下面以中医概念的脾气、肾气、肝气三方面来谈谈中医与现代生理的联系。

    1.脾气与现代生理

    脾在祖国医学理论中是后天之本,职司运化,统血,主肉,主思……这说明脾的功能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着现代医学的小肠吸收功能、肝脏化生作用,还包含着一部分造血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作用,《素问》“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胃行其津液。说明脾胃在生理上即有小肠之特征,又有胰腺之功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转五味而出也。脾胃摄取营养物质,参与营养物质的一系列变化。“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瘘。”(《内经》)“中消者中焦病也,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为消中也”(《景岳全书》)。上述论述都说明脾不仅参与了营养物质的一系列生化变化,而且还可能具有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现代医学对胃、肠、胰、内分泌系统以及消化系统迷走神经的研究已比较深刻。首先是1964年发现葡萄糖从十二指肠灌注比静脉注射后血中胰岛素浓度的升高明显得多。这就提出,在消化道黏膜上可能存在某种内分泌因素,反射性地引起了胰岛素的升高。不久有人发现在胃和小肠上段黏膜中存在着一种具有你仿佛作用的细胞,命名为APVD细胞。此细胞分泌几种酞类激素进入血循,对消化道功能进行调节,现已分离提纯并已测知其分子结构的有:胃泌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缩胆囊素、肠抑胃素等,这些激素和已知的胰岛素以及参与上述激素功用的迷走神经系统共同组成了胃、肠、胰内分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胰岛素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这个胃、肠、胰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赖以司行消化、吸收、转运、代谢的关键所在,可以认为它的作用与中医脾的作用是相类似的。何以胰岛素的作用居于此系统之主导地位呢?动物试验证明丘脑下部有调节进食中枢,其中食欲中枢在外侧部,饱足中枢在内侧部,血糖上升则饱足,血糖下降则欲食。血糖升级之关键是胰岛素的水平,当胰岛素水平上升时,则血糖下降,食欲增强。与此同时:①胃泌素增加,胃酶、胃酸之分泌亦增加;②胰三酶增加,胆缩素增加(胆汁增加)。上述激素之增加更促进食欲中枢之兴奋。饱足后反射性引起胰岛素的水平的下降,上述激素分泌宣告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胰岛素的水平在这内分泌功能系统中是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2.肾气与现代生理

    肾为后天之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沈括说:“女子,宦人无势(肾)则无须。”说明肾气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常密切的。至明代,命门学派谓:命门附于肾,是精、神之所舍,乃元气之所系,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然命门为水火之本,右肾为肾,左肾为命门,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肾之元阳和元阴影响着新陈代谢的平衡,体液,电解质的稳定,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是男女两性特征、生殖功能的体现。最近有人认为肾的本质主要在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皮质。但我们认为这只能反应中医肾的一部分功能。但是,它提醒我们,不应从解剖而应当从生理,尤其是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去理解肾的功能。现代内分泌学进展很快,根据近年来对脑生理的研究提示丘脑下部接受外来和本体的兴奋,记录代谢过程后,经过整复并通过神经和内分泌途径调节体现着七种生命功能:①能量平衡;②体液平衡;③体温调节;④睡眠;⑤循环和呼吸;⑥生长和发育;⑦生殖功能。除此之外,丘脑下部还调节四种主要的内分泌,它们是:肾上腺、甲状腺、生殖腺和生长激素。从以上看来除了营养功能外,基本上符合祖国医学的肾的概念。因此肾的本质可认为是属于丘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关于这个论断,20世纪60年代初沈自尹氏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证实肾阳虚患者之24 小时内11—羟皮质类固酮排出量显著降低。

    3.肝气于现代生理:

    肝脏与代谢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医“肝开窍于目”论述,包括着肝脏本身以及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通常中医所谓“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模糊”。公元前7世纪《巢氏病源》有“雀目”的描述。孙思邈首用猪肝治疗雀目,取得效果,原来上述雀目或夜盲均系维生素A缺乏所致。维生素A被吸收入体内,主要在肝脏内贮存,可见肝脏和维生素A的代谢关系非常密切。维生素A在视觉中的作用主要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人的视网膜中对反光源做出感应的是感光细胞。

    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ad.php?tid=1924617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