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下列七种:
1、副作用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伴有非预期的药理过渡效应,称为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物固有的效应,在治疗中是较常出现的。例如,服用常用量的溴***太林后,除有解除胃肠痉挛的治疗作用外,可以发生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副作用一般较毒性反应的危害小。
2、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可在各个器官或组织内发生。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药物不同,其表现亦各异,但其严重程度是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的。毒性反应包括对中枢神经、血液、呼吸、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等的损害。对于绝大多数药物,大剂量时几乎对每个病人都会出现性质相同的中毒症状。毒性反应可能立即发生,也可能在长时间蓄积后逐渐发生。前者称为急性毒性,后者称为慢性毒性。
3、过敏反应 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是人体对某种抗原物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可以是用药后立即发生,也可以是用药多天以后发生的迟发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严重者常危及生命。
4、继发性反应 继发性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例如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由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敏感菌群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引起不敏感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继发性感染,又称二重感染。
5、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少数人应用某药后,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是一种特异质反应。目前认为,特异质反应大多是由于个体酶缺陷所致,且多与遗传有关。许多的特异质反应的病例,常与遗传酶缺陷有关。这种酶缺陷在平常并无表现,而仅在应用某些有关药物时才显示症状。
6、耐药性反应 耐药性反应是指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中,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细菌或寄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而言。耐药性产生与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给药方法有密切关系。
7、耐受性反应 耐受性反应是指机体对于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提高药物的剂量(甚至中毒量时),才能产生治疗作用。耐受性有天然和后天获得的两种类型,天然的多数与种系遗传有关,后者往往是用药不当所造成。
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致成瘾、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