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公立医院风险管理水平该怎么提高?

2024-07-29 20:30  浏览 :6664
导读医院风险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隐含性等特点,包括医疗风险、医患纠纷、医院危机等。对公立医院管理者而言,既要实现医院的公益性,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又要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治愈率,医院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加快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更好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

医院风险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隐含性等特点,包括医疗风险、医患纠纷、医院危机等。对公立医院管理者而言,既要实现医院的公益性,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又要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治愈率,医院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加快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更好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


然而, 目前还没有业内公认的、完善的、全国性的医疗风险监控网络体系。因此,难以及时准确地对医疗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更无法实现通过预警机制发布预警信号。


当然,各医院和主管部门都在进行医院风险管理的探究及完善,但一部分医疗机构医疗风险管理尚停留在事后总结阶段,对医疗风险管理主动预警、预防和控制措施较少。


本文以某三甲医院为例,探索如何制定一套适合医院实际控制风险的管理计划。该医院核定床位1500张,现实际开放床位1800张。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0万人次,年手术例数超过20000例次。


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该院与多数医院类似,欠缺系统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一系列完整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和工作程序。


该院设立质量管理科,但医院风险管理目前仍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设备等各部门分散管理,停留在应付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层面。虽然一直在不断进步,但尚未达到医院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监控、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和病人安全报告系统。


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可获得什么收益?


医疗风险管理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实施医疗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或避免给患者带来的意外伤害, 保证病人的安全;有助于维持医院经营稳定,减少因医疗风险所致的所有费用开支, 节约了医院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恐惧与忧虑,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发展。


医疗风险按医院部门划分为临床、医技、设备、后勤等风险;按类型分为可容许性和不可容许性风险;按风险可预防程度划分为可预防风险、一般可预防风险、可预防风险、非预防性风险、不可预防风险;按基本特征划分为接近错误事件、不良事件、警讯事件。


目前该院已初步采用中国台湾地区的FEMA标准,并在了解澳新标准和香港医院管理局风险量化矩阵表和风险等级簿后,加以利用,以使风险管理更加细化。


《澳新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明确指出风险是对目标而言的不确定性,其结果「可以是损失、伤害、失利或者获利」,而「风险管理既是为了发现机会,也同样是为了避免或减轻损失」。那么,其优势、劣势分析及对医院管理者的有用性如何?


在澳大利亚,澳新4360标准的特点是把风险管理看作一个过程,即通过沟通与协商、建立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控与回顾 7 个程序,将风险避免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优势在于,澳新4360标准对如何应用风险管理程序避免或减少损失及增加获益,提供了全面的完整的视角和操作规程。


劣势在于,澳新4360标准适用于众多机构,对某一行业的针对性不可能非常强。因此根据澳新4360标准,制定出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针对性风险管理的细化标准则更为实用。


澳新4360标准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制定理念与中国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医疗机构,重点放在发生风险后的处置,对预防风险的关注不够,故使用澳新4360标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澳新4360标准对管理者的有用性体现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控制风险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特别是医疗风险的管理有助于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避免医疗纠纷和诉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如浙江省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这是浙江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建立「政事分开」制度的重要一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由此开始运行,并初步建立新的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分析与评估省内医疗安全与质量相关问题,为政府制定医疗风险、病人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指南及制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澳新4360标准采用风险发生 5 级概率(确定发生的、很可能的、可能的、不太可能的、极少的)和风险发生后 5 级损害程度(最大的、较大的、中等的、较小的、微不足道的)进行风险的大小分析评价,并通过红、黄、绿色标识划分高、中、低风险和可否被接受的风险程度,把风险和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值得参考运用。


医院如何使用香港医院管理局风险量化矩阵表和风险登记簿?分三步走:


1、参考《风险程度等级分析表》,填写《风险登记簿》。


2、对于预估或已发生的高风险(红色部分)采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优先处理并进行RCA(根因分析)和CQI(持续质量改进)。


3、对于其他部分可处理,待一季度或半年或一年累计到一定案例后,首先画出帕累托图,根据二八效应,进行RCA(根因分析),然后采取CQI(持续质量改进)。


医疗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功能如何划分?


某院医疗风险管理不断进步,但未形成完整体系,因此,在制定当前医院风险管理计划时,应注重责任和功能的系统化。主要责任和功能应包括:

建立健全的医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下设质量管理委员作为决策机构,制定方针、政策,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科会,负责贯彻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同时管理全院所有职能管理、后勤、医技、护理等部门的风险管理,将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化解为任务,分解于各部门,同时监督任务完成情况,并加以管理知识的培训。


另一方面,收集各部门反映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如画出柏拉图,根据28效应上报委员会和院长,经审核后进行追踪法调查、评价、并提出具体建议方案,经院长主持的委员会讨论后各部门进行实施,质管科定期监督,改进,形成CQI。


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质管科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总之,只要医疗风险存在,危机就可能随时爆发,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员的重视与参与。医院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市场、人才竞争等引发的医院风险,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注意与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医保机构及患者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消除不利因素,防患于未然。


同时,医院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研究新形势,科学地预测潜在的风险,健全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以便从容应对挑战,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来 源 / 杨林斌   健康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来源标注错误,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