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治疗肾性水肿的应用进展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04-12 09:32  浏览 :5466
导读利尿剂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钠、水潴留的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钠水排泄,从而达到利尿消肿、降低血压和颅内压的目的。因此,利尿剂是治疗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脑血管意外不可缺少的药物。作为一名临床医师,熟悉利尿

    利尿剂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钠、水潴留的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钠水排泄,从而达到利尿消肿、降低血压和颅内压的目的。因此,利尿剂是治疗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脑血管意外不可缺少的药物。作为一名临床医师,熟悉利尿剂作用机制,合理正确使用利尿剂是十分必要的。

    一、钠、水平衡及其调节

    正常成人体内钠含量为55~60mmol/Kg体重,总钠量的 11.2%存在于血浆中。每天盐摄入量为100~250 mmol,相当于钠2.3~5.7g,氯化钠6~15g。正常人每天摄水量1.0~1.5L,体内代谢产生0.5L水,总量1.5~2.0L。机体排泄水份除非显性失水0.5L外,主要经肾脏排泄1.0~1.5L尿液。机体通过控制钠、水的摄入和排泄,维持体液张力在很窄的生理范围内,而肾脏是实现这种调节的最主要效应器官。

    钠、水经肾小球滤过后,99%在肾小管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占70%,亨利氏襻粗升支占20%,远端小管占5%。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因子调节钠水平衡。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小球动脉收缩,近端小管重吸收钠增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加压素和儿茶酚胺引起钠、水潴留;内皮素-1、钠+/K+ATP酶抑制剂、前列腺素和心房肽等促进钠的排泄。

    二、利尿剂分类及作用机制

    利尿剂是容量扩张状态的主要治疗药物,如限盐后,全身浮肿仍持续存在,应使用利尿剂。根据利尿剂作用部位不同,利尿剂分为四大类:
    (1)作用于近端小管的利尿剂:如乙酰唑胺,美托拉宗;
    (2)襻利尿剂:如呋噻米、托拉噻米;
    (3)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剂:如噻嗪类、美托拉宗;
    (4)作用于集合管的利尿剂:如氨氯吡咪,螺旋内脂。这四类利尿剂作用部位、强度及并发症见表1。

    三、机体对利尿剂治疗的反应

    利尿剂可引起机体代偿机制,减少肾脏排泄钠、水,导致利尿剂的抵抗和不良作用。

    (一)利尿“刹车”现象

    在正常人或肾病患者,口服首剂呋噻米可引起6小时利钠利尿。随后18小时又回到服药前水平,在摄钠较多情况下,在每次服呋噻米24小时内即达到平衡,维持原来体重,这称为利尿“刹车”现象。
    引起利尿“刹车”现象的机制有:
    (1)提供到呋噻米作用部位的NaCl减少;
    (2)呋噻米抑制亨利氏襻重吸收NaCl降低;
    (3)远端肾小管重吸收NaCl增加。
    根据利尿“刹车”现象,临床上使用利尿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限制钠盐摄入:即使服用强效襻利尿剂,为减少利钠后的钠潴留及钠负荷平衡,也应严格限制钠盐;
    (2)在长期使用一种利尿剂,其疗效下降,但换用另一种可能有效;
    (3)不应突然停用利尿剂,因停用利尿剂后远端肾小管代偿性重吸收钠增加可持续数天;
    (4)选择长作用利尿剂,或多次给药方法;持续滴注比一次性大量注射疗效好;
    (5)预防或逆转利尿剂诱导的代谢性碱中毒可提高利尿剂疗效。

    (二)利尿剂引起的体液因子及神经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利尿剂激活RAAS。
    2、前列腺素:利尿剂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
    3、精氨酸加压素:利尿剂诱导AVP释放。
    4、儿茶酚胺和交感神经:利尿剂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5、心房肽(ANP):利尿剂降低血清ANP浓度。

    (三)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是指使用了足量利尿剂,但清除水肿作用仍不强。引起利尿剂抵抗的原因包括诊断不正确,氯化钠和水摄入过多,达到肾小管腔药量不足及肾脏对利尿剂作用反应低下等。利尿剂抵抗的治疗措施包括:
    (1)正确选择目标干体重,利尿剂种类和剂量,明确水肿是水钠潴留所致,而不是淋巴和静脉阻塞;
    (2)排除病人的不顺应,严重血容量减少或同时使用NSAID药物等情况;
    (3)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4)加用氯化钾,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5)加用ACEI或作用于其他部位的利尿剂;
    (6)持续静脉滴注或超滤。

    (四)利尿剂的联合使用

    两种同一作用机制的利尿剂联合使用,效果不相加,而不同作用机制的利尿剂疗效相加。联合使用的方式有:襻利尿剂与噻嗪类联合使用,襻利尿剂或噻嗪类与保钾类利尿剂联合使用。

    四、利尿剂的副作用

    (一)水、电解质异常:细胞外液量减少和氮质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二)代谢异常:高钾血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三)其他:阳痿、耳毒性、维生素B缺乏,药物过敏等。

    五、利尿剂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

    水肿是指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体液积聚的状态,积聚在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称水肿液。引起水肿的原因有:
    (1)钠和水的异常潴留;
    (2)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
    (3)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5)淋巴回流受阻;
    (6)组织压力降低。

    临床上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钠和水的异常潴留。一般先是钠潴留,然后才是水潴留,见于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肾病综合征时,白蛋白从肾脏丢失,肝脏合成不足,最终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增多,导致充盈不足性水肿。此外,肾脏重吸收钠盐增加,可引起充盈过度性水肿,将充盈不足与充盈过度区分开来,对于理解利尿剂治疗反应是重要的,微小病变患者血浆量收缩,RAA系统活跃。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血浆容量扩张,RAA系统受到抑制。

    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主要是降蛋白尿治疗,如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ACEI、ARO等。对症治疗水肿时,首先限制盐的摄入,需要时选择使用利尿剂。低蛋白血症时,进入血液的速尿不能与白蛋白充分结合,分布容积增大,不能把速尿送至肾脏,由近端肾小管S2段分泌入原尿,另一方面,由于漏入小管液的蛋白增多,蛋白与速尿在肾小管液中结合,使速尿不能发挥利钠利尿作用。其他限制襻利尿剂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的机制和解决方法略。

    六、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水肿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顽固性。
    (一)轻度水肿:首先限制食盐摄入,氯化钠3-4g/d;使用弹力袜;一般不单独使用保钾类利尿剂,当高钾血症或GFR<25ml/min时禁用保钾类利尿剂;当GFR>50ml/min可选用双氢克尿噻12.5~50mg/d;GFR<50ml/min时选用呋噻米
    (二)中度水肿:严格限制氯化钠摄入,选用呋噻米160~480 mg/d,或托拉噻米40~160 mg/d。
    (三)重度水肿:严格限制氯化钠摄入,采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呋噻米160~480 mg/d,口服或静注,加双氢克尿噻25~50mg/d,口服;或托拉噻米40~160 mg/d,加双氢克尿噻25~50 mg/d。
    (四)顽固性水肿:静脉注呋噻米一次负荷剂量后,持续静脉滴注,20 mg/h;或无盐白蛋白20~50g+呋噻米120mg静滴;如无效,使用缓慢持续静-静脉超滤。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