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应以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但临床对此往往并不重视,原因是细菌的药敏结果与临床药效出入较大,有时甚至出现用敏感药无效,而用不敏感药有效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药敏试验方法选择错误导致药敏结果不正确。例如,根据NCCLS规定,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可做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外,假单胞菌属其它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它苛养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均需用稀释法。
2.临床用药剂量与药敏试验的实际剂量有较大差异,也是造成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原因。
3.药敏纸片或药物浓度变化或失效,造成假耐药情况。这主要是试剂质量问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纸片和亚胺硫霉素水剂。
4.严格按要求做药敏试验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选用合格的平皿、琼脂、培养基的厚度、菌液的浊度、孵育的温度及时间等。
5.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例如产超广谱B2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及氨曲南,沙门氏、志贺氏菌对第1、2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有时可能呈敏感,但临床治疗是无效的,报告药敏结果时需要对此类结果进行修正和说明。
6.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有些细菌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抵抗抗生素的成分,使抗生素失效,导致出现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情况。
7.致病菌判断不正确,或者没有检出,我们认为这才是最可能原因。首先,一般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做细菌培养仅限于需氧非苛养菌的检测,而对于厌氧菌、L型细菌以及一些对氧或营养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都不能培养出来,如果这类细菌才是病原菌的话,当然有问题了。另外,对于一些有正常菌群寄生的感染,如:呼吸道(如痰液、咽拭子)等,致病菌的判定是个难题,需要检验者具备较丰富的经验,致病菌判断错误,药敏与药效不符也就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