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是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主要用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略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肌肉注射也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疼痛、神经损伤、感染、针口渗液、硬结形成等,当出现某一并发症时,不但影响药物疗效,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文重点探讨肌肉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控制注射部位的感染
感染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是操作时无菌技术不严格,像注射区域消毒不严格、操作者手被污染、注射药液被污染、安瓶污染等。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一定要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高度负责,抽吸药液前,一定要严格消毒安瓶,注射时应采取错开皮肤的方法,即先用左手拇指将注射部位的皮肤向下拉紧,中或示指固定在上方,注完松开,可使皮肤上的针眼与肌肉上的针眼错开,借助皮肤的保护作用,可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此外应告知患者注射6小时内不能触摸针眼,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干燥,以防感染发生。
2.减轻疼痛
肌肉注射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针刺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的疼痛,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速度过快、针头过粗、注射部位不当、进针深浅不宜等都可引起疼痛。因此在给患者肌肉注射时要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②掌握无痛注射技术:采用穴位按压肌肉注射法可以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钟,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肉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③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助的药液不宜过快过多,可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液后进行注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④选择粗细适宜的针头。
⑤轮换注射部位。
3.硬结形成的预防
硬结形成的原因可归为以下三点:
①由于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及注射药量过多过浓以及注射过浅而形成硬结。
②不正确抽吸药液时,可吸入玻璃碎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肌肉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怎增殖,致使硬结形成。
③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等均可造成硬结形成。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是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吸药时吸入杂质微粒,熟练掌握注射深度,垂直进针,一般进针2/3,也要根据患者的胖瘦选择不同型号的针头,一般成人选择6号半或7号针头,注射脂溶性药物要选8号针头,并要保证合理的溶媒剂量,这样才能保证疗效和预防硬结的发生。
4.针口渗液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均可导致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一般发生在长期接受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身上。预防措施是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要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为2~3ml,不宜超过5ml。每次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注射时避开瘢痕硬结及挤压痛处。
5.防止神经损伤
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高度坏死而引起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医源性损伤,所以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及有效部位;
②注射药物尽量选用刺激小、等渗或中性的药物,对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应改为其他注射方法;
③注射时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肉注射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给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深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