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端利:山东省淄博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简介: 优秀副主任医师,硕导,留学副教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熟练诊断及处理各种骨伤疾病,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及骨折脱位。
治疗特色: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手法复位术、针刀术)、股骨头坏死(“康骨汤”系列中药、中药穴位病灶埋植、针刀术、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髋关节动态模造等五联疗法)、强直性脊椎炎(“肾痹汤”系列中药、机械牵引、针刀术)。
臭氧溶解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自2005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臭氧溶解术结合手法为主,辅以针刀松解术治疗该病15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本组153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性98例,女性55例;年龄20---82岁,平均56岁;病程1月~30年;右侧突出69例,左侧突出56例,中央突出28例。L3.4间隙6例,L4.5间隙75例,L5S1间隙43例,L4.5、 L5S1间隙27例,L3.4、L4.5、L5S1间隙2例。临床表现均以腰痛及下肢痛为主要症状,以腰椎棘间及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主要体征。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二 治疗方法
1、臭氧溶解术:
(1)采用意大利医用臭氧发生器制取臭氧、氧混合气体。
(2)用法用量:每个椎间盘内的注射浓度为50μg/ml,注射量为5~30ml, 椎间盘外的注射浓度为40μg/ml,注射量为5~10ml。若为多阶段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内的最大注射量不超过50ml, 椎间盘外的最大注射量不超过15ml。
(3)全部患者均在CT下采用臭氧溶解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CT扫描,确定进针角度、深度及进针点,并用龙胆紫作皮肤标记,进针点一般为后背正中线向患侧旁开6~11cm。
(4)皮肤消毒,铺巾,进针点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
(5)腰3~4或腰4~5椎间盘穿刺时,穿刺针与中线矢状面成45~55o夹角,对准椎间隙经皮下、皮下软组织,缓缓进针,当针尖触及骨骼遇阻或刺及神经鞘引起麻木时,要及时调整穿刺方向,当穿刺针进入纤维环时,多有一种滞涩感,观察针体的刻度以控制进针深度,CT扫描观察针尖是否处于理想位置(穿刺针尖位于椎间隙中间)。腰5~骶1椎间盘穿刺时,穿刺针与中线矢状面成38~55o夹角,同时针尖向足侧倾20~30o。
(6)穿刺成功后,在椎间盘内、盘外注入适量臭氧、氧混合气体,对于腰腿痛剧烈者,盘外注射臭氧完毕后可注入强的松龙混悬液5ml以快速缓解疼痛。
(7)观察患者无异常反应即可拔针,出针后无菌纱布压迫针孔止血,术毕用创可贴覆盖针孔。将患者送回病房,卧床3天后方可下地活动,1月内应多卧床休息,1月后可增加活动量,3月后才可逐渐恢复体力劳动。
(8)术后静滴抗生素5天,术后第2天可行手法、针刀治疗。
2、手法治疗:
(1)准备: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术者立于患者左侧,以手掌在患者背部施揉、拿、滚等手法,放松背腰部肌肉,作为整理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准备手法。 (2)按压法:术者两手重叠,以掌根对准患者椎棘突,嘱患者深呼吸大出气,同时用力向下按压,常可听到清脆回声。自上而下依次按压脊椎。 (3)扳法:患者侧卧位,屈曲上腿,伸直下腿,弯腰收腹,术者一前臂置于患者肩前,另一前臂及肘置于患者髂骨翼后侧,两臂向相反方向斜扳,当扭转力集中到患椎时,双臂突然交错发力,可听到响声,同法施术于对侧,双侧扳时宜先扳健侧。
3、针刀松解术:
全部患者均采用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病人取俯卧位,进针点选取腰臀部压痛最明显部位,局部多可触及痛性筋节,用龙胆紫标记,常规碘酊、酒精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采用4号针刀,针体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刀口线与肌肉纵轴方向平行,当针刀刺入皮下有抵触感时先作纵向剥离,再横向切割2—3刀即可,在臀部针尖可深达骨面,重复上面操作,出针后无菌纱布压迫针孔止血,术毕用创可贴覆盖针孔。一般病人7天治疗一次,可治疗2—3次。
三 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腰间盘突出臭氧治疗后 3个月通过随访判定治疗效果。
痊愈:腰腿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无压痛点,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工作。 显效:轻度腰腿疼痛,压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正常或基本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 有效: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受限明显好转,可参加轻便工作。 无效:症状与体征改善较少或无改善。
2、结果:治疗结果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6例,显效67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 %。
四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理为: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劳损或外伤,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导致腰椎间盘受应力作用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随之而产生的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腰痛及放射性下肢痛。因椎间盘突出及退变,椎间隙变窄,致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关节稳定性减弱,逐渐发生患椎关节突关节的位移及椎间韧带的损伤,病程日久,还可导致腰臀部软组织积累性损伤,加重腰腿痛症状并使本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化。据此分析,本病的病理实质就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纠正患椎关节突关节的位移,解除腰臀部软组织痉挛、粘连,重塑脊柱内外平衡关系。具体治疗方法为:臭氧溶解术结合手法为主,辅以针刀松解术。
1、臭氧溶解术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问题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及随之而产生的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椎间盘臭氧溶解术为目前国际最为流行的一种微创手术,自2000年以来国内利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已被证实,且远期疗效较好。正常椎间盘髓核的主要物质是大量蛋白多糖复合体、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主要作用于髓核内的蛋白多糖,髓核被氧化后其渗透压降低而失去大量水分,体积逐渐缩小、固缩,从而使突出的椎间盘因盘内压力下降而回缩还纳,或失去张力,解除对神经根压迫。臭氧还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在神经根周围注射合适浓度的臭氧及强的松龙混悬液,可达到快速缓解腰腿痛的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我们认为要获得较好疗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病例选择:适应症为有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有明确的影像学改变并与临床改变相符合,禁忌证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或骨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已明显钙化者、合并椎管占位性病变者,病人选择不当可直接影响疗效,因此,掌握指征,明确诊断是很重要的。
(2)疾病情况 : 本法的疗效与椎间盘突出类型,突出物大小,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对于单侧的轻、中度突出、纤维环相对完整、臭氧氧化彻底者,病程在一年以内、首次就诊的病人疗效显著,对于重度突出、病程超过一年,纤维环挫裂较重,臭氧氧化不彻底的病人疗效较次。
(3)操作技术 : 操作技术的正确性,决定了能否将臭氧注入病变部位,使臭氧发挥最大的消融作用。穿刺操作要准确轻柔,缓慢进针以免损伤血管或神经,应采用皮下及浅层肌肉局部麻醉,保持深部脊神经的敏感性,预防穿刺时损伤神经根。要避免穿刺针尖贴近上下软骨板,使之尽可能位于椎间盘中心,同时要根据椎间盘的不同情况,决定注射的速度、方式和注射量,这些只有在治疗开始后才能做出决定。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椎间隙感染。
(4)术后处理 动物实验及病理学检查表明3个月后髓核结构方彻底萎缩和固化,术后应以休息为主,睡硬板床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下床活动时腰部戴腰围护腰以有利于腰椎的恢复,术后第1个月不要弯腰和久坐,3个月内不可负重,以减少腰部负荷。术后第2天即可配合手法及针刀治疗,但手法宜轻。若突出物较大、病程较长、第一次注射后疗效欠佳者,可于1月内行再次注射。术后静滴抗生素5天,所有病例未发现1例感染者。
2、手法的应用:根据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观点,腰椎间盘突出可使患椎位移沿着三个轴向活动,即额状轴上的前倾、后仰,矢状轴上的左、右侧屈,纵轴上的左、右旋转,打破了椎间盘与两个关节突关节之间平面等腰三角形的平衡关系,致腰部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时间日久,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腰椎处于失稳状态,反过来又加重了腰椎间盘突出,使本病反复发作,经久难愈,这是发生病理改变的基础。本组病例多有关节突移位,均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的关键在于采取按压法和扳法以拨正偏歪之棘突,整复后关节移位。手法的目的在于使椎后小关节复位,解除粘连组织,调整脊椎的生物力学平衡,使突出的髓核还纳,减轻或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同时兼有舒筋解痉、消炎止痛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针刀的应用:“动态平衡失调”乃该病最根本的病理机制,腰臀部软组织在椎间盘突出或患椎失稳等影响下,表现为痉挛性挛缩或粘连,而软组织的挛缩、粘连,也会限制椎体的运动,加重患椎移位,造成腰部结构内外平衡失调,所以治疗本病的首要步骤就是解除腰臀部软组织痉挛,应用针刀快速纵行剥离,使腰臀部僵硬、酸胀疼痛的症状迅速解除;把部分浅筋膜切开,可改善微循环,改善肌肉缺血缺氧状态,使损伤的软组织得以修复,从而为腰椎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建立一个良好的营养环境,也使理筋整复手法变得容易,更省力。
经临床实践证明,臭氧溶解术与手法、针刀的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安全可靠,从远期疗效看,明显优于单纯的臭氧溶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