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ICD-10:K56.1)
行肠套叠手术复位(ICD-9-CM-3:46.80-46.8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阵发性哭闹或伴有呕吐、果酱样便。
2.体征:腹部包块。
3.辅助检查:B超提示"同心圆"阴影;钡灌肠见"杯口状"阴影。
具备2条以上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明确诊断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者,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可以行肠套叠手术复位或肠切除术(限于肠坏死,异常病变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6.1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胸片、腹立位片、心电图等。
3.必要时术前配血。
4.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0-1天。
1.麻醉方式: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维持生命体征药物及麻醉用药。
3.手术方式:行肠套叠手术复位或肠切除术(限于肠坏死,异常病变者)。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当时病儿情况而定):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
2.术后用药: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儿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进食良好、无腹胀、大便正常。
3.伤口愈合良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儿术前病情存在差异(如肠穿孔、肠坏死、酸中毒、休克、肠切除等),需要给予相应的诊疗,导致住院时间和费用产生差异。
2.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二、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ICD-10:K56.1)
行肠套叠手术复位(ICD-9-CM-3:46.80-46.8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8天
点击下载: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表单
免费下载: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