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回顾
一般情况:患儿,女-男,1岁9月。
主诉:呕吐、腹泻2天伴惊厥1次。
现病史: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腹泻,大便为水样、蛋花汤样便,量多,一日4-6次不等,伴呕吐,共计3次,均为进食后诱发,呈非喷射状,吐物为所进食物。伴低热,体温在37.5°C左右,病后,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等治疗,疗效不显,腹泻症状未见减轻,但于发病次日出现惊厥1次,发作时间短暂,有头后仰,伴口角及肢体抽动,意识障碍,但无惊叫和口吐白沫表现,历时2-3分钟症状消失,未用药自行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被收住入院观察治疗。发病以来,无高热史,无咳嗽、流涕史,小便可,食欲差,精神不振。
既往史:既往有腹泻、惊厥史,诊断不详。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6天前有掉床史,床距地面约1米左右,当时身体何处触地不详,掉床后无明显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按计划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个人史: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情况良好,无窒息抢救史,生后母乳及奶粉混合喂养,从5月起添加辅食,生长发育顺序正常,营养、发育、智力同健康同龄儿。
家族史:父母均健康,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入院体检:T37.4℃P108次/分R26次/分Wt15.0K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不振,自主**,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皮肤未见破损或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未见包块,毛发分布均匀,有光泽,前囟平软,张力不高,眼睑无下垂,眼窝无凹陷,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鼻腔通气畅,鼻翼无扇动。口唇红润,口腔黏膜光滑,咽部充血,无疱疹、溃疡,扁桃体无肿大,悬雍垂居中。颈软,无抵抗感,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不显露,腹稍胀,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各关节无红肿。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腱反射、踝反射正常,克尼格氏征、双侧布氏征、克氏征、巴彬斯基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WBC:14.50×10^9/L,L:68.50%,N:21.40%,PLT:419×10^9/L,Hb:123g/L;CRP:1.11mg/l;SAA:6.69mg/L;EV71-IgM;阴性;尿常规:(-);头颅彩超:脑结构清楚,中线居中,双侧脑室对称,大小正常,双侧脉络丛外形规整,双侧侧脑旁白质回声未见异常,双侧丘脑、基底节、小脑等其它结构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EEG。
初步诊断:小儿腹泻病,惊厥原因?
入院后给予输液、抗感染、对症处理,次日主任查房详细询问病史并查体,临床考虑: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共住院3天,未再出现抽搐。出院。出院诊断: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二、讨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infantile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BICE)是由日本学者诸冈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但是对于BICE的惊厥发作说法不一。BICE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最常见。BICE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有学者认为与高热惊厥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小儿脑发育未成熟,在一定诱因的影响下(如呕吐、腹泻)体内环境受到影响,导致大脑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有报道认为BICE患儿脑脊液NO水平升高,推测NO和炎性因子在惊厥发生机制中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