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中草药的经验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09-28 10:12 浏览 :4857
导读在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中,组方用药力求充分发挥药物的多种效能,既要用其主要功效,也要尽量利用其次要功效,充分发挥药物的一专多能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
临床实践三十年,深知医之与药不可分割,中医之“理、法、方、药”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原则,缺一不可。治疗一个疾病首先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析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据此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剂,再按具体病情灵活恰当地加减用药,如此就会收到预期效果。由此看来,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诊断、立法固然重要,而合理地用药亦属关键问题。盖医之与药犹如战士与***,战争之胜负,当然不完全取决于***,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如何合理而灵活地用药,对于医者而言,必须精心研讨。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于选用中草药以提高疗效的问题,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思路来谋求解决。
1.遵循传统的医药理论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与主治等属性,中医治疗用药原则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等。这些都是先人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是今天学习中医和研究中医时必须遵循的,因为离开了前人的经验,就无从继承,更谈不上创新,因此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必须遵循;仲景所谓“勤求古训”,意即在此。将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灵活地应用于今天的医疗实践,尽量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这是完全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假若离开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其医疗实践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采集民间单方验方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中间蕴藏着不少治疗疾病的有效单方、验方,而且有些单方、验方长期应用,确实行之有效,且有简、便、廉、验的优点,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社会保守思想的影响,致使一些单方、验方的疗效越高越是难以发掘,因此必须不厌其烦、多做过细的工作,采取各种途径,尽量发掘,或取植物的根、茎切片镜检,或用化学试验;有时采用培植育苗等方法,弄清单方、验方的药物,然后通过临床验证,对疗效不可靠者淘汰之,确有显著疗效者,加以推广应用。例如吾师吴养初先生曾在民间采集一个治疗肺结核的单方,据群众反应疗效颇佳,但持方者保守思想严重,始终不让别人认药,吴养初先生通过病员的关系弄到此药,但只是根、茎,叶子被弄得干赶紧净,使人无法识别,经拜请有经验的药师,上山到处寻找根、茎形态相象的植物,找来后煎汤的颜色与味道和单方颇为相似,再将根、茎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纤维结构亦完全相同,于是得知该药为蔷薇科的珍珠梅,试用于临床,对改善肺结核病人的症状确有一定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对病灶的吸收以及痰菌检查的阴转率都较满意。又如吴养初先生在山区发现有位农民使用一味单方草药治疗胃痛疗效十分显著,但其长期保守不肯献方,后来弄到此药,系植物的根部,不知其名,遂将此根栽培起来,竖年的春天幼苗长出,始知此药乃是豆科植物——锦鸡儿,又名土黄芪,亦名黄金雀。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尤其治疗胃下垂疗效更为显著。经常如此把民间这些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充实到医疗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高疗效,这也是医圣张仲景所主张的“博采众方”之意。
图片来源:123RF
3.从现代病理学观点出发试用中草药
临床运用中草药除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外,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特点来选择用药在临床亦是很有必要的,现代医学在用药方面既以此为重要依据之一。如民间用卫矛(鬼箭羽)治疗漆疮能收显著疗效,漆疮乃过敏性皮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将其试用于其他类似疾病,疗效显著,据此就将卫矛广泛使用于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肠炎、支气管哮喘等)结果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满意效果。又如土茯苓,本草记载乃治疗梅毒之要药,然梅毒之病原体系梅毒螺旋体,因而有人报道用土茯苓试治沟端螺旋体病亦能收效。再如很多慢性器质性疾病,迁沿到晚期阶段病变局部甚至全身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所以中医之活血化瘀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正是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的。
4.参考现代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草药的药理研究得到日益发展,中草药药理学特性得到更加广泛的阐述。这对临床更好地、更科学地应用中草药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通过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的中草药的药理学作用,一般地说,是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其中有的与传统的中药理论有吻合之处,如人参、枸杞等药,本草列为补品,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有强壮功能;有的药物则不然,如黄芪的药性甘温,能补气固表、升提,凡肝阳上亢之证(类似高血压等)则不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黄芪能扩张血管,能强心、利尿、降压,可以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又如枳壳,古人认为破气之力较猛,气虚者忌用,而药理研究证实枳壳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可适用于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一派气陷气虚之证。因此在参考现代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学作用来运用中草药时,必须科学地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既不能被传统的中药理论所束缚,又不能盲目地将现代研究成果拿来就用。另一方面,现代研究药理学绝大部分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因此其结果与临床实践不一定完全一致,必须通过广泛的医疗实践来验证。但大量的药理研究资料提供了临床医疗的参考,从而可以突破传统框架跳出圈子,不断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缩小传统中药理论的局限性。
5.参考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来运用
近代关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很多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都已得到了解,对其药效成分也得到了解,这对临床合理应用中草药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如了解麻黄、苏叶、荆芥等中药含有挥发油,则知其有发汗解热功效;如火麻仁、郁李仁等凡植物子、仁之类含脂肪油多者,则知其有润肠通便之作用;凡含有蒽醌类的药物若大黄、番泻叶等有泻下作用;含鞣质较多的中草药如马齿苋、石榴皮、五倍子等则有敛肠止血作用;含碘植物如藻、昆布、海哲之类可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另外还有某些药物含有类似激素性质的成分,如秦艽含有类似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成分;甘草含有类似考的松的成分;黄芪、鹿茸含有类似雄激素的成分,有些药物含有各种无机盐类(如钾、钠、钙、镁、铁等)。对这些药物成分的了解,对于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当然必须注意中药成方皆为复方,方中各种药物之间的化学成分相遇后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这一点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123RF
6.同科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从植物学的分类上看,同科属的植物必然有其一定的亲缘关系,不论是在形态方面、生长特性、所含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各方面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特点。如现代研究证实五加科的人参有一种“适应原样”的作用,后来又证实五加科的其他植物如刺五加皮、楤木等亦同样具有“适应原样”的作用,临床上将楤木代替人参作为强壮药使用亦有较好效果。又如黄芪与锦鸡儿同属豆科植物,故其不仅形态及生长特性相似,同时两者的药理作用亦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降压、强壮作用等)。根据临床体会,凡菊科植物多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凡唇科植物多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等等,现代中药药理学已将绝大多数中草药的药理学作用阐述清楚。植物学上的这种亲缘关系,为临床运用中草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7.充分发挥中草药的多种功效
凡中草药都具有特有的治疗功效,但其功效并非单一的,往往是多样的、复杂的。其中有主要的功效,也有次要的功效,也就是一专多能的作用。如黄芪既能补气、固表,又能升提,药理研究能强心、扩张血管,也能降压利尿还能降低血糖,消除蛋白尿,并有类似雄性激素作用;又如乌梅能敛汗、生津止渴,又能驱虫,药理研究能解痉、脱敏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等等。
在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中,组方用药力求充分发挥药物的多种效能,既要用其主要功效,也要尽量利用其次要功效,充分发挥药物的一专多能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例如肾性高血压病,就可选用黄芪,因其既能降压,又能利尿,还可消除蛋白尿,用之恰当能取得一箭双雕,一功两得,甚至一功数得的作用。如此用药可组方精炼,药少而精,功效高,所谓“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
总之,学古是为了今用,推陈是为了出新。临床应用中草药,一方面遵循传统,一方面结合现代科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提高,可以广开思路,开辟新径,扩大用药范围,不断提高医疗效果,亦将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的结合。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