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早泄临证浅谈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0-01 13:00  浏览 :3128
导读在治疗阳虚一类患者时,亦因其阴损及阳,而于滋阴药中略加温补之品。常用于滋阴而略偏于温的五子衍宗丸为主,稍加一至二味补阳药物,这就是所谓“阴中求阳”。在预防方面,戒掉不良习惯,节制**,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应调节好精神情绪,做到清心寡欲,注意劳逸结合。

阳痿、早泄是内科常见疾病,中医认为,阳痿有虚实之分,虚有阴虚、阳虚,亦有心脾两虚、心肾不足,临床所见,除少数属器质性病变以外,多为性神经机能紊乱,一般来说,治疗得当,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亦有久患不愈者,精神颇为痛苦。究其原因,有属纵欲不节,亦有因治疗不当滥用壮阳药物所致。早泄的原因也很复杂,为男子性机能障碍的常见病症,多与阳痿相伴出现,此类患者大多有心理原因造成,比如有**习惯、有明显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极少数为器质性疾病引起。

在临床中所见这一类病人,症状以阴虚者居多,多见于青壮年,命门火衰,房劳太过,心情紧张,腰酸膝软,尿黄便干,因此,我认为治疗以养阴入手,滋阴降火,对于壮阳药物应该慎重。

本病病因多为伤阴,古代养生学家多出于养精,慎于纵欲。盖人之**藏之于肾,不宜轻泄,《素问六节藏象论》①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若纵欲太过,相火偏亢,扰动精室,或劳心过度,心火日盛,肾水渐亏,均可出现早泄、阳痿。

阳痿之病,多责肾虚,但所以阴虚多而阳虚少,还可以从下列实际情况得到证明,从患者的年龄来看,多为青壮年房事不节,侣竭其精而致肾阴亏耗,如为阳虚导致阳痿者多见五十岁以上之人。《素问上右天真论》②曰: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葵尽矣。故鬓发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指出了多数男子在五、六十岁时才开始有下焦亏损之证,九十年代之前但值此年龄的阳痿患者,一般来说,性要求已低,因此来就诊的患者相对较少,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性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对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认可程度也逐渐在提高,因此五六十岁的患者反而愈显偏多。再就是肥胖患者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就可能使体内代谢紊乱,男性体内存在的雌性激素对垂体分泌**和睾丸分泌睾丸酮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雄性激素相对减少,就会引起**淡漠,勃起性机能减弱,直接导致阳痿。

就其兼证来说,一般阳痿患者多不兼见全身阳虚症状。我们知道命门为元气之根,若属命门火衰者全身应有阳虚之证,但是除阳痿之外,可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脉迟无力等气虚、阳虚之证。然而临床所见,兼有这些症状的患者甚少,反而兼见心烦、不寐、舌红、脉弦细数等阴虚症状。在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发现多数人长期服用补肾壮阳之品,收效甚微,久服壮阳药,必会导致**内动,耗伤阴液,出现阴虚之证。

当然,阴、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阴损必及阳,阳损必及阴,所以**过耗,必然导致阳气不足,早泄、阳痿发展到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已阳虚为主要病症。在临床诊疗中,大多采用补肾壮阳之品,结果阳痿不但未愈,反而出现燥热的证状。我认为早泄、阳痿中的阴虚、阳虚两种情况的鉴别要点可大致归纳为:阴虚者多中、青年,阳虚者多为老年,前者**亢进,后者**减退;阴虚者身体情况良好,精力充沛,兼有其他阴虚之象,阳虚者则为衰弱,并有其他明显阳虚;阴虚者脉为弦细沉紧,舌红苔干,服用壮阳药无效或症状加重,而阳虚者脉为弦细迟弱,舌润苔白,服用壮阳药可见好转。

根据以上鉴别要点运用于临床,一般采取养阴降火之法,方用知柏地黄丸为主。本方滋肾阴而降相火,肝肾同治,临床疗效较好。然亦有因湿热为病着,大多体型肥硕,喜食肥厚油腻之人,嗜酒多年,所致湿热痰火,藴结下焦,致湿热阻滞,筋脉失养,肝主筋,其脉络阴器,须清利肝经湿热,湿热既除,肝得条达,则筋脉自可调柔无病矣。代表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阳痿、早泄而属阳虚者,多为病久阴虚及阳,或继发于其他阳虚病症之后。张景岳说:火衰者十属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直指这类症状而言。他虽有上述看法,但其治疗方法当中,并无大热壮阳之品。临床上可分为三钟证型进行治疗。“凡因思虑惊恐而致脾肾亏损而阳道痿者,必须培养心脾”,“凡因肝肾湿热以致宗筋施纵者亦为阳痿,治以清火以坚肾”,方用滋阴八味丸,或丹溪大补阴丸之类;即使对“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而致阳痿者”,也仅用右归丸、左归丸之类,阴阳并补。

在治疗阳虚一类患者时,亦因其阴损及阳,而于滋阴药中略加温补之品。常用于滋阴而略偏于温的五子衍宗丸为主,稍加一至二味补阳药物,这就是所谓“阴中求阳”。在预防方面,戒掉不良习惯,节制**,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应调节好精神情绪,做到清心寡欲,注意劳逸结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李定军 营养科|国家一级营养师
病例0 文章2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