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病例,说说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儿科 儿科综合 2018-10-09 09:00  浏览 :3973
导读急性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多同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该病在春、秋两季及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前段时间门诊,遇到这样一个发热就诊的患儿,不禁令人唏嘘不已。现在加以整理,结合病例,谈谈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病例分享

患儿,男,1岁6月。

主诉:反复发热20天。

现病史:患儿于2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左右,无寒战,无抽搐,无嗜睡、惊厥,无咳痰、流涕及喘息,无呕吐,无腹泻,病后第3天,在当地医院查血象升高,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天后,体温一度恢复正常,复查血象正常,要求停药治疗,之后的3-4天未再发热,患儿饮食与活动自如,嗣后,患儿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5°C,仍无咳嗽、流涕等症状,无畏寒、寒颤,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尿血表现。服用退热药物布洛芬后,出汗后体温下降,患儿玩耍自如,约4-5小时又出现发热,不伴其它症状,体温最高38.5°C,去当地卫生院复诊,诊断不详,给予肌注药物(具体不详),体温也能下降,数小时后再次发热,性质同前。因发热反复不退,食欲较前下降,久治不愈,于今日转来诊,完善检查(详见辅助检查),收住院治疗,***前已口服退热药物,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差,大、小便未发现异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T:38.2℃,P:126次/分,R:30次/分,Wt:11.5Kg,急性热病容,精神尚可,查体欠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有光泽,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鼻腔通气畅,鼻翼无扇动。口唇干燥,无干裂、出血,口腔黏膜光滑,牙龈无红肿,无龋齿,咽部充血,无疱疹、溃疡,双侧扁桃体II°肿大、充血。未见脓栓附着。颈软,无抵抗感,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腹(-)。**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各关节无红肿。双侧布氏征、克氏征、巴彬斯基征阴性。

辅助检查:本院检查血常规+CRP+PCT:WBC:26.2×10^9/L,L:15.20%,N:73.90%,Hb129g/L,PLT299×10^9/L,CRP:107.98mg/L;PCT:0.584ng/mL;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阴性。尿常规:PH5.0,SG≥1.030,PRO1+,URO1+,KET3+,余(-)。

初步诊断:急性扁桃体炎,脓毒症。

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多同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该病在春、秋两季及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并发症已明显减少。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本例由于早期治疗不规范,后期发生了全身并发症——脓毒症。许多医生将疗效不佳的结果归咎于“治疗不规范”,而要求病人“规范化治疗”。

那么,什么是“规范化治疗”呢?

规范化治疗首先要求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期,并观察病人是否有其它合并症,然后依据《规范》制定诊疗方案。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1]指出,细菌性扁桃体炎,以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为该病的主要致病细菌,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β内酰胺类为抗菌药物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抗菌治疗应以清除病灶致病菌为目的,疗程至少10d,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制剂等口服为推荐药物。头孢类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谱更广,也可以作为一线药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或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建议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每日1次给药,推荐使用剂量是10mg/(kg·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也有使用5d疗程的用法:首剂10mg/(kg·d),第2~5天5mg/(kg·d)。或者12mg/(kg·d),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Meta分析研究均支持脓毒症患者尽早应用抗菌药物。推荐抗菌药物在入院后或判断脓毒症以后尽早使用,最佳在1小时内,延迟不超过3小时(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2]。

事实上,每一种疾病种都有治疗规范,“规范化治疗”虽然烦琐,按部就班,应该不难贯彻施行。但实际上,临床真正能够完全接受“规范化治疗”的病人不多,为什么?分析一下治疗不规范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患者父母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见好就收,拒绝继续治疗外,很多基层医生未坚持原则,也是导致“治疗不规范”的原因之一,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小结

1.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治疗可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处理失当,十分有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该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与学习,做好沟通与交流。要做到:不但临床医生明白,还要使患者父母接受,积极配合治疗,从根本上消除“治疗不规范”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3):161-164
[2]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CCEP)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CRHA)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临床急诊杂志,2018.19(9):567-588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孙士礼 儿科-儿科综合|副主任医师
病例8 文章130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