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用药的特点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0-16 11:00  浏览 :5862
导读中医重功用而轻器质,中医的脾胃不单单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来说,更多的是代表人体“正气”而言的,所以中医有言“存的一份胃气,便有一份生机”。

中医重功用而轻器质,中医的脾胃不单单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来说,更多的是代表人体“正气”而言的,所以中医有言“存的一份胃气,便有一份生机”。本文总结一些李东垣用药的特点以及分享简单的个人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甘温除热

脾胃气虚,运化失职,不能充养元气,阳虚而生内热。按照《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理论,李杲排除一切苦寒药,用甘温药来除热,即甘温除热,中气得甘温之药滋助而充盛,这样才能下助元气,元气充而上升,使阴火下降而发热自除。李杲用黄芪来益肺气,解决发热、自汗;用人参补元气、补中气,解决懒于语言、虚喘;用炙甘草来泻心火,除烦,甘草同时还是补脾胃的药,补脾胃以助长升发之元气,这三味药甘温补中,是李杲常用药物。然此三味药不可作用于肾,肾阳虚和肾阴虚都不可用,这点当识!

二、升阳泻火

东垣在升降问题上,特别重视升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旺盛,阴火才能潜藏。反之,若脾气不升,谷气下流,生化乏源,气血亏虚,阴火上冲,则诸病由生。因此,在临证时,他特别强调升阳益胃法的运用。他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等方剂,均体现了这一学术思想。李杲言:“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升麻、柴胡、羌活、苍术、防风、黄芪、人参等有升发阳气、补益胃气作用的药物就成了他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然东垣用升麻、柴胡药量很轻,怕升麻、柴胡升散耗气,到了近代张锡纯用桔梗代替升麻、柴胡,这确有深义,可避免升、柴的散性。

三、引经报使及时令用药

李杲接受了老师张元素引经报使的药物理论,故他在治疗疾病时加入引经药,如治疗疮疡时,根据疮疡所属经络部位加入引经药,在他的普济消毒饮中可以看出,走上药物(桔梗、升麻、柴胡)的应用使药直达病所。同时李杲在结合用药的时候,非常强调遵从自然规律这一原则。这相承《黄帝内经》“用寒远寒、用热用热”的思想。

个人思考

不管是切脉或是望诊,都是以有无胃气为疾病好坏的分界线。记得自己实习时,老师对我说:“人们只知心脏重要,但很少注意天天受纳食物的肠胃”,脾胃受伤,水谷就不能变为精微物质,就不能滋养五脏人体。西医的肠外营养有很多并发症,因为食物不能**肠胃,肠胃黏膜脱落而易受细菌侵蚀,而且易受蛋白酶和氢离子侵蚀,所以变生疾病。可以看出,暴饮暴食固然不好,但饮食少也是不对,唯有“中庸”才好。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脾胃病,则五脏俱病,所以治其他疾病也多从脾胃入手,如治失眠、精神病、月经失调等。西医当病人危重时,为防止应激性胃炎,需静脉滴注抑酸药。这也是注重脾胃的一个佐证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武巴音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0 文章4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