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外科 泌尿外科 2018-10-30 10:00  浏览 :6136
导读外科工作过程中很多机会都会进行导尿操作。导管的存在增加了菌尿的风险,可能在临床上会进展为严重的尿路感染,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是导管相关菌尿和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导尿管放置时间,减少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

外科工作过程中很多机会都会进行导尿操作。导管的存在增加了菌尿的风险,可能在临床上会进展为严重的尿路感染,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是导管相关菌尿和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导尿管放置时间,减少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

发病机制

留置导尿管后的尿路感染(UTI)是通过细菌沿着尿道中导管周围形成的生物膜进入膀胱而发生的。由于引流失败或由于尿液收集袋的污染以及随后的上行感染导致的尿淤滞导致膀胱腔内感染。腔外感染比腔内感染更常见。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和无症状菌尿的致病病原体与一般复杂性膀胱炎相似。具体而言,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科是常见的,但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真菌也是发病重要原因。对于一些长期卧床、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真菌感染。导致导管相关UTI和无症状菌尿的病原体体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越来越强,耐药现象越来越多,所以,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症状和体征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的症状是蛋白尿,尿白细胞增加。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局部症状可能出现侧腹或耻骨上不适,肾区叩击痛和导管阻塞。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有特别不典型和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膀胱痉挛加重,不适/嗜睡和自主神经反射不良。在拔除导管后不久发生UTI的个体可能更可能具有排尿困难,频率和尿急的典型泌尿症状。许多患者认为尿液的混浊外观或臭味暗示UTI的存在。

诊断

由于导管相关UTI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因此需要个体化临床判断。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进行检查

治疗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菌治疗和导管管理。

抗菌治疗:大多数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由于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或脓尿和菌尿等感染的全身体征或症状而引起临床关注;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是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经验性用药,及时使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进行静脉滴注,其他还有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以考虑使用。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进行调整。

一些患者,特别是最近已经去除导管的患者,在没有发烧或上行感染或前列腺炎的特征时出现孤立的膀胱炎症状(例如,排尿困难,尿频或尿急)。这些患者可以按照急性膀胱炎进行治疗。

最佳治疗持续时间,需要根据临床反应,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和用于治疗的药物,治疗7至14天通常是适当的(对于缓慢反应的患者使用该范围的较长末端)。如果生物体易感并且患者足够好以充分吸收口服药物,则口服治疗可用于部分或全部治疗过程。

导管管理

尽可能的情况下减少留置导管时间是首选措施。一般而言,不再需要导尿的患者应拔除导管并接受适当的抗菌治疗。如果可能,需要延长导管插入术的患者应采用间歇性导尿管理。

与长期留置导尿相比,间歇性导尿可以降低菌尿和尿路感染发生几率。如果需要长期导尿并且间接导尿不可行,则应在开始抗生素治疗时更换导管。由于大多数抗菌药物的生物膜渗透性较差,因此导管置换与较少和较晚复发相关,而不是保留原始导管。

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的重要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菌血症和上尿路受累。上尿路感染是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另一个严重后果。

无症状细菌:在导尿患者中非常常见。无症状菌尿的治疗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包括并发症的风险或随后UTI症状的出现,并增加出现耐药菌的可能性。因此,除少数例外情况外,未指出针对导尿患者的无症状菌尿的筛查和治疗。

预防

一般而言,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的最重要方面是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在放置导管时使用无菌技术,以及尽快拔除导管。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曾宪付 外科-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病例477 文章12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