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献“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妇产科 妇科 2018-11-02 16:00  浏览 :4005
导读“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一文,详细阐述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本状况、基本预防措施及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1],文中详细阐述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本状况、基本预防措施及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很有使用价值,在此解读一下:

一、基本情况: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种情况,是属于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

2、DVT多数发生于下肢,亦可见于上肢、肠系膜静脉或脑静脉,90%的PE继发于DVT。

3、妇科手术后容易并发VTE,这一点在临床上已经是被广泛认可。在我国,对于妇科手术如何预防VCE也以及***了专家共识。

二、预防VTE的临床意义:

1、妇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9.6%~15.6%,其中DVT患者中PE占46%。这充分说明妇科手术VTE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的外科手术,也明显高于我们的预期,且一旦是出现PE,患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2、有效地预防VTE,采取措施降低其危害,确保手术安全,就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VTE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分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级药物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主要是包括:

(1)术前及术后保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量,避免血液浓缩;

(2)快速有效的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3)术后尽可能避免使用止血药物;

(4)术后鼓励患者积极早期床上活动,尽早下地活动;

(5)向患者宣教VTE的科普知识,使患者也认识到VTE预防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根据临床经验来看,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患者一方。

2、物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使用分级加压弹力袜(GCS):主要是用于预防下肢远端及无症状DVT,可以降低65%的发生率。应用GCS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脚踝水平压力需要达到18~23mmHg,才有效果。目前这种办法在临床上并没有常规普及,但作为预防VTE的重要措施,应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

(2)间歇性气囊加压(IPC):对于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均有预防效果,但单独应用不能降低PE发生率,与药物联合应用时可减少57%的PE,其IPC的优点在于没有出血的风险。这个办法目前已经是被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3)使用足底静脉泵(VFP):VFP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减少65%DVT的发生,无并发症,与药物预防联用时,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物理预防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预防。机械预防措施应于术前开始使用,直至患者术后能够自由活动后结束。

3、药物预防措施:

(1)普通肝素:应用方法为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在应用过程中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但需要注意也有出血的风险,在临床上需要慎用。

(2)低分子肝素: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每日1次,应用时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较少引起严重出血。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

(3)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是华法林,推荐在应用胃肠外抗凝药物的24h内重叠应用华法林,起始剂量2~3mg,应用过程中监测凝血。

(4)磺达肝癸钠:是属于Xa因子抑制剂,用法为2.5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在临床上比较少用。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需重视围手术期VTE筛查。对具有高危因素,应在术前排除DVT后实施手术,术后2~7d进行筛查。

2、DVT筛查首选无创的下肢加压超声,确诊DVT者应除外PE,首选CT肺血管造影(CTPA)。

3、术后出现可疑PE症状者亦应行相关检查排除PE,并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恶性肿瘤术后推荐药物预防持续4周。

5、不推荐将下腔静脉滤器作为围手术期VTE常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者:瞿红,张震宇,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房勇 妇产科-产科|主任医师
病例5 文章9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