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胃同病的治疗
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肝脾关系密切,脾胃气虚而致肝气乘脾,或因肝胆气郁,犯及脾胃,最后均导致肝脾胃同病。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必须调理脾胃与治肝兼顾,疾病才可以向愈。在慢性脾胃病发展过程中,对肝的调治显得尤为重要。
1,肝郁宜疏
临床上常可以见到胃炎属于肝胃气滞证的患者,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治疗宜疏肝和胃。疏肝的药物有柴胡、香附、白芍、佛手、郁金,苏梗、川楝子等,而我喜用苏梗,其具有顺气疏肝、宽胸利膈的功效,药性虽偏温,但疾病属寒属热都可选用。肝脾不和者,我常用四君子汤配上列疏肝药加减治疗。
2,气散当敛
如果胃病日久,脘腹胀甚,胁痛隐隐,经久不愈,舌质红,脉细而弦。此乃肝气横逆、肝阴不足,气散而不收所导致。应该以酸甘类中药敛肝治疗,药物用大剂量白芍(30g左右)配乌梅、木瓜、合欢花、五味子、山茱萸、石榴皮等。《千金方》用合欢花治肺痈脓尽而未敛,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理,我用它合石榴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明显,黏液脓血便已消失的患者,协同主方,止泻而利于溃疡的愈合。
3,郁热须清
肝气易郁,郁而化热,或肝气旺盛,气有余便是火,导致肝胃郁热症候,如见胃脘嘈杂灼痛,口干口苦,呕恶泛酸,舌苔薄黄,脉弦数等症,这是需要清肝热治疗,此法也可以治疗肝脾郁热导致的心烦郁闷,下利腹痛,**灼热。清肝胃郁热的常用药物有黄芩、丹皮、浙贝母、石见穿、竹茹等;清肝脾郁热的药物有黄连、苦参、败酱草、龙胆、贯众等。
4,胃风宜平
《寓意草》有“胃中空虚若谷,风自内生”之说,后人据此称为“空谷生风”。脾胃病如呕吐而致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腹中鸣响,大便溏泄等症,即所谓“空谷”之风,此类患者,常常兼有痰饮,可以见到头痛,肢体麻木,肌肉瞤动等症。根据五行关系,常采用培土宁风之法治疗。培土的药物有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扁豆、人参等药;宁风的药物有白蒺藜、钩藤、牡蛎、半夏、白芍、天麻等。
以上治肝常用治法,临证中常需和健牌和胃之法同用配合,根据病情轻重,分清主次先后。治脾胃病,如果能时时不忘治肝,可以大大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