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诊疗心得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1-17 16:00  浏览 :3508
导读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中医内伤咳嗽范畴,与发展,与外邪的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中医内伤咳嗽范畴,与发展,与外邪的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在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主,即一方面补其虚,另一方面祛其邪,在缓解期,当根据“虚者补之”的原则,治疗以补虚扶正为要。

“内伤咳嗽”常因外感而引起急性发作。始则肺气虚弱,久则累及肺肾俱虚,故咳嗽之症状为病之标,肺脾肾之虚弱乃病之本,因此,单用镇咳化痰之剂治其标虽能暂缓症状而难以根治其本,必须采用标本兼顾之法为妥。处方遣药:麻黄4.5克,杏仁9克,甘草6克,防风9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淫羊藿6咳,鹿含草10克。

本方由三组药物组成:一为“三拗汤”即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止咳平喘以治标,即对症治疗;二为“玉屏风散”即黄芪、白术、防风健脾益肺而固表;三为补肾之品即淫羊藿、鹿含草,后两组药物和用,可温肾健脾补肺固表而治本。且因卫气通于肺,黄芪乃补肺气之要药,用作补肺以固表,此乃第一道防线;脾虚不能益肺,白术功专健脾,用来补脾益肺,此乃第二道防线;肾虚火衰不能暖脾,特选淫养藿、鹿含草温肾以暖脾,此属第三道防线,近年来有单用淫养藿或鹿含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报道。此方乃标本同治,故不论其缓解期或急性发作期均可使用。

风寒袭肺,肺其不宣,致胸中胀闷,咳嗽不爽者,可加前胡9克、桔梗9克以助宣肺化痰镇咳;脾失健运,痰湿犯肺而致咳嗽痰多者,宜加法半夏9克、橘红6克以助燥湿化痰;痰浊久聚,蕴而化热,咳痰黄绸,舌苔黄腻者,可去淫养藿、鹿含草、防风、黄芪等偏温之品,宜加鱼腥草10克、黄芩10克、瓜蒌9克、浙贝10克以清热化痰;若并发肺气肿,肺失肃降,伴有气喘者,宜加苏子1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茯苓20克等以强心利水之品,据药理研究证实,苏子、葶苈子、茯苓均有强心之作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人经常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中寻找途径,可是事与愿违,往往难以收效,鉴于慢性慢性支气管炎每因遇寒发作或加剧,得温则暂愈或缓解,《金匮要略》有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因此不主张用寒凉清热药;而且慢性支气管炎在病理上与急性气管炎并不完全一样,主要由于急性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引起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退变,(即由正常的柱状上皮细胞退变为扁平的鳞状上皮细胞),同时免疫球蛋白降低,致使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不能耐受外界寒凉空气的**,所以一遇风寒袭肺立即发作。因此可把慢性支气管炎看成为急性气管炎反复发作而引起的“后遗症”,故寒凉清热等中西药物均无明显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于急性发作时来就医,若用以上基本方控制急性症状后则应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继续服用10-30剂以资巩固疗效,并要注意善后调治。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白毛夏枯草、佛耳草、侧柏叶、鱼腥草、穿山龙、紫参、秦皮、棉花根、山豆根、满山红、紫花杜鹃、青海杜鹃、岭南杜鹃、烈香杜鹃等临证加减时可酌情选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韩仁贵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0 文章8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