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病例分析:心房扑动呈2:1房室传导

医技科 心电图科 2018-11-19 12:00  浏览 :17621
导读房扑较心房颤动少见,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心房颤动,但有时房扑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其症状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功能以及心室率的快慢。如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较好,心室率不快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的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主低。

图例解析:

一、图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以心前区不适前来就诊;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呈2:1房室传导;顺钟向转位

二、知识点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多见于一些心脏病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术后等,也可见于一些非心脏疾病,如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1、发生机制

房扑的发生在电生理证实为折返激动。I型房扑现在认为是心房内的大折返和微折返综合的结果。近年来提出的心肌组织各向异性传导是心律失常形成的一种机制,各向异性传导指传导沿心肌长轴伟导较横轴传导为快。当心房肌有病变时,各向异性传导更为突出,可造成微折返。Ⅱ型房扑的发生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为微折返激动,由于没有可应激的间隙,造成调搏不能终止发作。

2、心电图表现:

(1)I型房扑(典型房扑)

①P消失,代之以形态及方向相同、间隔规则的锯齿状F波,F波尖端向下(主要表现在Ⅱ、Ⅲ、aVF导联),F-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②F波频率250~350bpm(个别可以低于200bpm);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出现差异性传导时则宽大畸形;

④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4:1,呈1:1者少见。若传导比例固定,则心室率齐,或传导比例不固定,则心室律不齐。

(2)Ⅱ型房扑

①F波圆钝直立,频率多在350-430bpm。

②F-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

I型房扑通过食道调搏可终止,而Ⅱ型房扑食道调搏无效,常可转变为房颤。

附:BIX法则HaroldBix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P’(F)波位于RR间期中央,则在QRS波内可能隐藏有P’(F)波。此类心律失常通常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应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或药物的方法改变房室传导比例,暴露出P’(F)波的直实频率是鉴别的可靠方法。

三、临床意义

房扑较心房颤动少见,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心房颤动,但有时房扑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其症状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功能以及心室率的快慢。如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较好,心室率不快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的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主低。

参考文献:
1、苏拉维茨(BorysSurawicz)著;尼兰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继鸿译;洪江译.周氏实用心电图学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01.
2、程树槃林琦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与电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3、陈建新编著,新编心电图简明诊断标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
4、牟延光主编.临床心电图精解[M].201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陈海兵 医技科-心电图科|副主任技师
病例4 文章117 音频0